
項目編號:
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
申報書
項 目 名 稱:
申 報 單 位: (蓋章)
申 報 時 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 編制
二○一五年八月
填 寫 說 明
1、申報書一律采用A4規格的紙打印,裝訂成冊,一式一份,并提供電子文檔;
2、申報書封面的“項目名稱”應與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審批文件的“工程名稱”一致,在盡量一致的情況下,項目名稱中最好包含地域、樓號等信息,例如“天津錦繡園住宅1~3號樓”;
3、申報書封面的“申報單位”名稱應與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名稱一致;如有其他聯合申報單位,請在此處一并列出,以頓號隔開;
4、“申報建筑面積”指參加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建筑面積;
5、基本材料的紙質材料,按A4規格裝訂成冊,文件名為“1基本材料”,一式一份,并提供電子文檔;
6、基本材料列表中“是否提交”按提交情況填寫,已提交的材料打“√”,不提交的材料打“×”;
7、評價材料的紙質材料,應包括自評報告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按8類“材料分類”裝訂成8冊,文件名分別為:“2規劃設計”、“3建筑設計”、“4景觀設計”、“5暖通設計”、“6給排水設計”、“7結構建材”、“8電氣設計”、“9其他材料”,一式一份,并提供電子文檔;
8、紙質材料具體要求:所有材料必須為有簽字和蓋章的有效文件;
9、嚴格按照填寫說明的要求如實填寫,如有虛假,一經查實,取消申報資格。
一、項目基本情況表
項目名稱 |
|
||||||||
1、建筑類型 |
□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賓館類 □辦公類 □其他) |
||||||||
2、標識類型 |
□設計標識 □運行標識 |
||||||||
3、標識等級 |
□一星級 □二星級 □三星級 |
||||||||
4、項目進度安排 |
項目立項時間: 年 月 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 年 月 日 (計劃)開工時間: 年 月 日 (計劃)竣工時間: 年 月 日 |
||||||||
5、是否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 |
□是 □否 |
||||||||
6、是否有經過綠色建筑培訓的技術人員參與申報 |
□是 □否 |
||||||||
7、項目所在地主管部門 |
|
傳真 |
|
||||||
通訊地址 |
|
郵編 |
|
||||||
聯系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8、建設單位 |
|
傳真 |
|
||||||
通訊地址 |
|
郵編 |
|
||||||
負責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聯系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電子郵箱 |
|
||||||||
9、設計單位 |
|
傳真 |
|
||||||
通訊地址 |
|
郵編 |
|
||||||
負責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聯系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電子郵箱 |
|
||||||||
10、施工單位 |
|
傳真 |
|
||||||
通訊地址 |
|
郵編 |
|
||||||
負責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聯系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電子郵箱 |
|
||||||||
11、咨詢單位 |
|
傳真 |
|
||||||
通訊地址 |
|
郵編 |
|
||||||
負責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聯系人 |
|
電話 |
|
手機 |
|
||||
電子郵箱 |
|
二、關鍵評價指標情況
指標 |
單位 |
填報數據 (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
申報建筑面積 |
萬m2 |
|
容積率 |
% |
|
地下建筑面積 |
m2 |
|
綠地率 |
% |
|
透水鋪裝占硬質鋪裝面積比 |
% |
|
調蓄雨水功能面積占綠地面積比 |
% |
|
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
% |
|
建筑總能耗 |
MJ/a |
|
單位面積能耗 |
kWh/(m2˙a) |
|
節能率 |
% |
|
新型熱泵空調供冷供熱總能耗 |
MJ/a |
|
新型熱泵空調比例 |
% |
|
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熱水量 |
m3/a |
|
建筑生活熱水量 |
m3/a |
|
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熱水比例 |
% |
|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
萬kWh/a |
|
建筑用電量 |
萬kWh/a |
|
可再生能源產生發電比例 |
% |
|
用水總量 |
m3/a |
|
非傳統水量 |
m3/a |
|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
% |
|
建筑材料總重量 |
t |
|
可再利用可再循環材料重量 |
t |
|
可再利用可再循環材料利用率 |
% |
|
工廠化預制構件比例 |
% |
|
居住建筑還需填寫: |
||
人均用地面積 |
m2/人 |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
m2/人 |
|
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比 |
% |
|
公共建筑還需填寫: |
||
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比 |
% |
|
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比 |
% |
|
可重復使用隔斷(墻)比例 |
% |
|
增量成本情況(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項目建筑面積(平方米):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資成本(萬元): 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元/平方米): 綠色建筑可節約的運行費用(萬元/年): |
|||||||
實現綠建采取的措施 |
單價 |
標準建筑采用的常規技術和產品 |
單價 |
應用量 |
應用面積 (m2) |
增量成本
|
備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計 |
|
|
|||||
注:1、成本增量的基準點是滿足現行相關標準(含地方標準)要求的“標準建筑”; 2、對于部分減少了初投資的技術應用,其增量成本按負數計; 3、備注部分填寫是否有政府補貼/優惠政策及依據。 |
三、工程概況 (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500字以內)
(附項目效果圖) |
四、主要技術措施簡介 |
1、 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室外環境(聲、光、熱)、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出入口與公共交通、場地生態設計等,1000字以內)
|
2、 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與電氣、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000字以內)
|
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系統、節水器具與設備、非傳統水源利用等情況,1000字以內)
|
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造型、結構體系、節材設計、材料選用等情況,1000字以內)
|
5、 室內環境質量 (室內聲環境、室內光環境與視野、室內熱濕環境、室內空氣質量等情況,1000字以內)
|
五、申報單位概況 (包括人員組成、技術力量、設備條件、固定資產、年產值、負債以及對綠色建筑項目實施的貢獻、承擔的工作內容等。)
|
六、項目主要參加人員 |
||||
姓名 |
職務 |
職稱 |
承擔主要工作 |
是否經過綠色建筑培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項目創新點、推廣價值和綜合效益分析 |
1、項目創新點
|
2、項目推廣價值
|
3、綜合效益分析
|
|
||
材料分類 |
材料名稱 |
是否提交 |
項目審批文件 |
土地使用證 |
|
立項批復文件 |
|
|
規劃許可證 |
|
|
施工許可證 |
|
|
建設單位文件 |
建設單位簡介 |
|
建設單位法人證書 |
|
|
開發資質證明 |
|
|
銀行出具的固定資產、年產值、負債證明材料 |
|
|
設計單位文件 |
設計單位簡介 |
|
設計單位資質證書 |
|
|
設計實例介紹 |
|
|
施工單位文件 |
施工單位簡介 |
|
施工單位資質證書 |
|
|
其它補充材料 |
|
|
|
|
|
|
|
|
|
|
|
|
|
|
|
|
申報情況屬實,同意申報。我單位已完全理解貴單位關于綠色建筑標識申報、標識管理的相關要求,并愿意在項目實施和運行使用過程中,協助貴單位開展綠色建筑相關研究工作。
蓋章
負責人: 年 月 日
|

為什么很多單位找第三方代寫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申報書?很多企業對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申報的要點不太清楚,審查流程不熟悉,實現綠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格式用詞不規范,導致綠建標識審查不通過,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因此我們建議建設單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有資質的咨詢機構負責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方案的編寫。第三方評估咨詢機構有經驗豐富的團隊,長期從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他們熟悉節能評估的各個環節,能夠協助客戶更專業、更快的順利的通過審查取得證書和標識牌。
廣西綠色建筑方案申報材料代編代辦,聯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