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自評估報告怎么寫?廣西崇左代編代辦綠建標識

                  發布日期:2022-02-15 11:44

                   
                   
                  詳細說明

                  綠色建筑3 

                  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

                  自評估報告

                   

                   

                  申報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名稱:

                   

                  建筑類型:

                   

                  自評星級:

                   

                  分數:

                   

                  自評依據: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 組織編制

                  二〇一五年八月


                   

                  填寫說明

                  1、 本報告用于申請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由申報單位填寫;

                  2、  “得分自評”項的填寫方式:在自評得分分類對應的表格中,填寫符合項目情況的得分,不達標的條文,自評得分填寫“0”;不參評的條文填寫“不參評”,注明理由,并在“實際提交材料”中提供證明材料,其得分處理方式按相關規定執行;

                  3、 “實際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寫對應條文實際提交的材料的全稱、查閱路徑;

                  4、 填寫本報告時,可進行編輯性修改,但不應自行刪除技術內容和要求。

                   

                  目錄

                  一、自評總述

                  二、項目效果圖

                  三、自評內容

                  4 節地與室外環境

                  4.1 控制項

                  4.2評分項

                  5 節能與能源利用

                  5.1 控制項

                  5.2 評分項

                  6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6.1控制項

                  6.2評分項

                  7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7.1 控制項

                  7.2 評分項

                  8 室內環境質量

                  8.1 控制項

                  8.2 評分項

                  11提高與創新

                   

                   


                  一、 自評總述

                  三個申報星級評分要求分別為50/60/80分。經自評估,本項目的控制項全部達標,每類指標評分項得分均不小于40分,評分項與加分項的加權總得分達到    星級的標準。各章節得分情況見表1:

                  表1項目自評得分情況

                   

                  節地與室外環境

                  節能與能源利用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室內環境質量

                  加分項

                  總分值

                  100

                  100

                  100

                  100

                  100

                  適用分值

                   

                   

                   

                   

                   

                  自評得分

                   

                   

                   

                   

                   

                   

                  換算得分

                   

                   

                   

                   

                   

                  權重系數

                   

                   

                   

                   

                   

                   

                  加權得分

                   

                   

                   

                   

                   

                   

                  自評總分:     。

                  二、項目簡介及效果圖(需標示申報范圍、樓棟名)

                  項目地理位置、建筑面積、層數、高度、主要功能等概述:

                   

                   


                  三、自評內容

                  4 節地與室外環境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不參評分

                  達標/得分

                  控制項

                  4.1.1

                  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建設控制要求。

                  /

                  /

                  4.1.2

                  場地應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場地內應無超標污染物排放。

                  /

                  /

                  4.1.4  

                  建筑規劃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

                  /

                  /

                  土地

                  利用

                  4.2.1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19

                   

                   

                  4.2.2

                  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

                  9

                   

                   

                  4.2.3

                  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6

                   

                   

                  室外

                  環境

                  4.2.4

                  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

                  4

                   

                   

                  4.2.5

                  場地內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的有關規定。

                  4

                   

                   

                  4.2.6

                  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自然通風。

                  6

                   

                   

                  4.2.7

                  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

                  4

                   

                   

                  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

                  4.2.8

                  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具有便捷的聯系。

                  9

                   

                   

                  4.2.9

                  場地內人行通道采用無障礙設計

                  3

                   

                   

                  4.2.10

                  合理設置停車場所。

                  6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

                  6

                   

                   

                  場地設計與場地生態

                  4.2.12

                  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采取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

                  3

                   

                   

                  4.2.13

                  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對大于10hm2的場地進行雨水專項規劃設計。

                  9

                   

                   

                  4.2.14

                  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

                  6

                   

                   

                  4.2.15

                  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

                  6

                   

                   

                  合計

                  100

                   

                   


                  4.1 控制項

                  4.1.1 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建設控制要求。

                   

                  1) 達標自評

                  R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是否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是、否。

                  場地內是否有以下各類保護區:

                  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其他保護區、以上皆無。

                  場地內是否有以下各類文物古跡: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建筑、歷史建筑、以上皆無。

                  簡要說明項目選址的建設用地屬性以及場地內地形、資源情況(100字以內)。

                   

                  若含有上款所列各類保護區或文物古跡,簡要說明保護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項目區位圖;

                  2、場地現狀地形圖:應包括紅線范圍、豎向標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塊中或其周邊還涉及文保單位、水體等,地塊現狀圖中還需包含紫線、藍線與綠線;

                  3、環評報告書(表):應包括對場地選址以及場地內及周邊是否有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說明;

                  4、保護區或文物古跡保護或改造的方案:如場地內有以上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應包括相應保護或改造措施(如無保護內容可不提供),文物局、園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的相關證明文件,相關處理方案等。

                  5、證明項目符合城鄉規劃要求的文件,可提供城市(鎮)總體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相關圖紙及文件,如總體規劃的“土地利用規劃圖”或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建設項目的規劃圖紙,或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帶的規劃設計條件。

                  實際提交材料:

                   


                  4.1.2 場地應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場地選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脅或者危險源:

                  洪災、泥石流、含氡土壤、風切變、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斷裂帶、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電磁輻射(如電視廣播發射塔、雷達站、通信發射臺、變電站、高壓電線等)、火、爆、有毒物質等(如油庫、煤氣站、有毒物質車間等)、以上皆無

                  簡要說明避免以上威脅或危險源的措施。(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項目區位圖;

                  2、場地現狀地形圖:應包括紅線范圍、豎向標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塊中或其周邊還涉及文保單位、水體等,地塊現狀圖中還需包含紫線、藍線與綠線;

                  3、環評報告書(表):應體現場地是否有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以及是否有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電磁輻射等危害;

                  4、涉及地質災害嚴重的地段、多發區的,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應包含場地穩定性及場地工程建設適應性評定內容);

                  5、可能涉及污染源、電磁輻射、土壤氡危害的,應提供相關檢測報告或論證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

                   


                  4.1.3 場地內不應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場地內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設施:

                  餐飲類建筑、鍋爐房、垃圾運轉站、

                  其他易產生煙、氣、塵、噪聲的建筑或設施(請填寫)、以上皆無

                  如有以上建筑或設施,簡要說明避免排放超標的控制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相關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

                  2、建筑平面圖:應體現相關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

                  3、由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提供的環評報告書(表):應包含場地內各類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4.1.4 建筑規劃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

                   

                  1)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住區位于    氣候區,所在城市為:    ,屬于:大城市、中小城市

                  本項目中住宅標準日最低日照時數:    小時

                  住區內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

                  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則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時數:    小時

                  是否為舊區改建內的新建住宅:是、

                  周圍建筑情況    ,是否影響周圍建筑的日照:是、

                  公共建筑

                  本項目是否為以下幾類建筑類型: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以上皆不是

                  如是托兒所或幼兒園,則其生活用房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小時數:    小時

                  如是中小學校,則其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小時數:    小時

                  周邊是否有居住建筑、學校建筑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是、

                  如周邊有居住建筑、學校建筑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本項目是否影響其日照要求:是、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總平面圖:應標有清晰的紅線、綠線,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塊與周邊地塊及建筑的空間相鄰關系,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距離、高度等;

                  2、日照模擬分析報告:應使用所在地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計算軟件對標準日最低日照時數進行模擬計算,日照模擬分析建模應包括地塊周邊既有建筑(至少將從項目邊界計起的第二排納入建模及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4.2評分項

                   土地利用

                  4.2.1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總分19分)

                  1)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3層及以下  4~6層  7~12層  13~18層  19層及以上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標A(m2)

                  3層及以下

                  4~6層

                  7~12層

                  13~18層

                  19層及以上

                  35<A≤41

                  23<A≤26

                  22<A≤24

                  20<A≤22

                  11<A≤13

                  15

                   

                  A≤35

                  A≤23

                  A≤22

                  A≤20

                  A≤11

                  19

                   

                   

                   

                   

                   

                  合計

                  19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容積率R

                  0.5≤R<0.8

                  5

                   

                  0.8≤R<1.5

                  10

                  1.5≤R<3.5

                  15

                  R≥3.5

                  19

                   

                  合計

                  19

                   

                   

                  2) 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項目立項審批時間:   

                  住宅層數: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建筑高度:  m。

                  戶型類型:________ 主要戶型:_________

                  主要戶型建筑面積:_________ m2,占總戶數的比例:_____________

                  住區用地面積:    m2

                  居住人口(按每戶3.2人計算):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標:    m2/人

                   

                  公共建筑

                  項目審批時間:    年  規劃用地面積:    m2

                  地上總建筑面積:    m2  容積率: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居住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包含住區用地面積、戶數、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等技術經濟指標;

                  2、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書:應包括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過程。

                  公共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包含規劃用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容積率等技術經濟指標。

                  實際提交材料:

                   


                  4.2.2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總分9分)

                   

                  1)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Ag

                  新區建設

                  舊區改建

                  1.0m2Ag<1.3m2

                  0.7m2Ag<0.9m2

                  3

                   

                  1.3m2Ag<1.5m2

                  0.9m2Ag<1.0m2

                  5

                  Ag≥1.5m2

                  Ag≥1.0m2

                  7

                  住區綠地率

                  ≥30%

                  ≥25%

                  2

                   

                   

                   

                  合計

                  9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綠地率Rg

                  30%≤Rg<35%

                  2

                   

                  35%≤Rg<40%

                  5

                  Rg≥40%

                  7

                  綠地向社會公眾開放

                  2

                   

                   

                  合計

                  9

                   

                   

                  2) 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住區綠地面積:    m2  住區用地面積:    m2

                  住區綠地率:            (%)

                  住區總公共綠地面積:    m2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m2

                   

                  公共建筑

                  項目綠地面積:    m2  項目用地面積:    m2

                  項目綠地率:     (%)

                  項目綠地是否向社會公眾開放:是、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居住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綠地位置、面積,并包括用地面積、綠地面積、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等指標技術經濟指標;

                  2、建筑平面日照等時線模擬圖。

                  公共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綠地位置、面積,并包括用地面積、綠地面積、綠地率等指標技術經濟指標;

                  2、公共建筑綠地是否對外開放的說明。

                  實際提交材料:

                   


                  4.2.3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不適宜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可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Rr

                  5%≤Rr<15%

                  2

                   

                  15%≤Rr<25%

                  4

                  Rr≥25%

                  6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Rp1

                  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Rp2

                  Rp1≥0.5

                  3

                   

                  Rp1≥0.7且Rp2<70%

                  6

                   

                  2)  評價要點

                  是否有地下空間:是、

                   居住建筑

                  地下建筑面積:    m2地上建筑面積:    m2

                  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為:    %

                  地下空間主要功能為:    

                  公共建筑

                  地下建筑面積:    m2 地下一層建筑面積:    m2

                  總用地面積:    m2

                  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為:    %

                  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    %

                  地下空間主要功能為:    

                  簡要說明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設計說明:包括該建筑的場地區位、地質條件、地下空間功能分區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合理性等簡要進行闡述。(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應包括總建筑面積、地上建筑面積、地下建筑面積、建筑占地面積等技術經濟指標;

                  2、地下空間建筑平面圖:應體現地下空間功能分區及面積;

                  3、地下空間不參評情況說明書:應論述項目不適宜開發地下空間的緣由,如場地區位和地質條件、建筑結構類型、建筑功能或性質確實不適宜開發地下空間等(僅本條不參評項目提供)。

                  實際提交材料:

                   


                   室外環境

                   

                  4.2.4 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總分4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不大于0.2。

                  2

                   

                  非玻璃幕墻建筑

                  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 163的規定。

                  2

                   

                   

                  合計

                  4

                   

                   

                  2)  評價要點

                  是否采用玻璃幕墻:是、

                  簡要說明建筑及照明設計過程中,采用何種措施避免對周邊建筑造成光污染(200字以內)。

                   

                  室外景觀照明是否有直射光射入空中:是、

                  照明光線是否有超出被照區域的溢散光:是、否,如有,則溢散光占比為: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應反映本地塊與周邊居住類地塊的空間相鄰關系(距離、高度等);

                  2、建筑設計說明:應包含玻璃幕墻的可見光反射比的說明;

                  3、幕墻設計說明:應包含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分析專項報告;

                  4、室外景觀照明設計施工圖:應包含照明設計光污染控制說明、燈具平面圖等。

                   

                  實際提交材料:

                   

                   


                  4.2.5場地內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的有關規定。(總分4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場地內環境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

                  4

                   

                  合計

                  4

                   

                   

                  2)  評價要點

                  場地位于《聲環境質量標準》中    類聲環境功能區

                  環境噪聲檢測情況 單位:dB(A)

                  序號

                  監測點

                  環境噪聲標準值

                  環境噪聲測試值

                  晝間

                  夜間

                  晝間

                  夜間

                  1

                   

                   

                   

                   

                   

                  2

                   

                   

                   

                   

                   

                  3

                   

                   

                   

                   

                   

                  4

                   

                   

                   

                   

                   

                   

                  簡要說明建筑場地周圍噪聲分布狀況,如果擬建噪聲敏感建筑不能避免臨近交通干線,或不能遠離固定的設備噪聲源時,說明降噪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環評報告書(表)或環境噪聲影響測試報告、噪聲預測分析報告(如上位規劃或環境評價報告對項目的場地噪聲有明確要求的,應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如沒有,應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對不同聲環境功能區的場地噪聲等級要求進行評價和控制)。提交材料應包含場地噪聲現狀檢測數據及項目運行后噪聲預測情況,若環境噪聲測試值或預測值比標準規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聲的措施。

                   

                  實際提交材料:

                   

                   

                   

                   


                  4.2.6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自然通風。(總分6分)

                  (場地風環境模擬應以申報對象所在地塊(或居住小區)為對象,并重點分析申報對象區域。)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

                  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

                  2

                   

                  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超過5Pa

                  1

                   

                  2

                  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

                  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渦旋或無風區

                  2

                   

                  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

                  1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1、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

                  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1.5m高處的風速為:    m/s,風速放大系數為    

                  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最大風壓差為:    Pa

                  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

                  場地內人活動區是否會出現渦旋或無風區: 是   

                  可開啟外窗中,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的比例:    _%

                  簡要說明本項目室外風環境情況、改善風環境的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報告:應包括邊界條件設置、模擬工況、模擬結果等內容,如有不利結果,尚需要提供改善措施的效果分析。模擬分析內容應包括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1.5m高處的風速和風速放大系數,以及夏季、過渡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的風環境的分析;

                  2、建筑總平面圖。

                  實際提交材料:

                   


                  4.2.7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總分4分)

                   

                  1)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比

                  達到10%

                  1

                   

                  達到20%

                  2

                   

                  2

                  超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

                  2

                   

                   

                  合計

                  4

                   

                   

                  2)評價要點

                  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內的遮蔭措施有:喬木、構筑物(構筑物類型:)、以上皆無。

                  場地內遮蔭措施統計:

                  項目

                  數值

                  單位

                  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面積

                   

                  m2

                  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內喬木遮蔭措施的面積

                   

                  m2

                  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

                   

                  m2

                  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內有喬木、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比例

                   

                  %

                   

                  道路路面、屋面太陽輻射反射系數統計

                  項目

                  數值

                  單位

                  道路路面

                   

                  m2

                  建筑屋面面積

                   

                  m2

                  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積

                   

                  m2

                  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積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總面積的比例

                   

                  %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景觀總平面圖:應體現場地內建筑、步道、庭院、廣場、游憩場、地面停車場等的位置及面積;應體現場地構筑物的位置,及構筑物的數量、遮蔭面積等技術經濟指標;

                  2、喬木種植平面圖:應體現所有喬木的名稱及其所在位置;

                  3、喬木苗木表:應體現各類喬木的名稱、數量、成年喬木的樹冠正投影面積;

                  4、屋頂、場地鋪裝平面圖:應體現各類鋪裝的類型、位置、太陽輻射反射系數及面積;

                  5、戶外活動廣場遮蔭面積比例計算書:應包括喬木以及構筑物遮蔭面積的詳細計算;如果計算中考慮了建筑日照投影遮陰,則還需包括建筑日照投影遮陰面積的計算;

                  76、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積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總面積的比例計算書:應包括道路路面、建筑屋面各類鋪裝的類型、太陽輻射反射系數(需提供反射系數的數據來源)及面積的統計。

                  實際提交材料:

                   


                   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

                  4.2.8 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具有便捷的聯系。(總分9分)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800m。

                  3

                   

                  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設有2條及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

                  3

                   

                  合計

                  9

                   

                   

                  2)評價要點

                  公共汽車站統計表:

                  公交站名稱

                  場地出入口步行至公交站的距離(m)

                  公交汽車線路名稱

                  已建/規劃

                   

                   

                   

                   

                   

                   

                   

                   

                  軌道交通站統計表:

                  軌道交通站名稱

                  場地出入口步行至軌道交通站的距離(m)

                  軌道線路名稱

                  已建/規劃

                   

                   

                   

                   

                   

                   

                   

                   

                  請對交通組織進行簡要分析。(如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請對此情況進行描述,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場地內交通組織分析;

                  2、場地周邊公共交通設施布局圖:應標明場地到達公交站點的步行線路、場地出入口到達公交站點的距離,包括建筑與公共交通站場連通的專用通道、連接口等內容。

                  實際提交材料:

                   


                  4.2.9場地內人行通道采用無障礙設計。(總分3分)

                   

                  1)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場地內人行通道采用無障礙設計

                  3

                   

                  合計

                  3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場地內人行通道及場地內外聯系的無障礙設計情況。(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應包括對場地內人行通道無障礙設計的詳細說明,并與詳圖吻合;

                  2、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人行通道無障礙設計的位置。

                  3、總平面圖豎向設計圖紙:應體現室外人行道與外部城市道路連接的豎向關系。

                  4、景觀設計平面圖及豎向設計圖:應體現室外人行道、活動廣場等無障礙設計的內容。

                  實際提交材料:

                   

                   


                  4.2.10 合理設置停車場所。(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自行車停車設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陽防雨措施

                  3

                   

                  2

                  合理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 項:

                  采用機械式停車庫、地下停車庫或停車樓等方式節約集約用地;

                  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用效率;

                  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

                  3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停車場所設置方式

                  類別

                  設置方式

                  是否滿足(√/×)

                  自行車停車設施

                  停車設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遮陽防雨措施

                   

                  機動車停車設施

                  采用以下停車方式節約集約用地:

                  機械式停車庫、地下停車庫、停車樓、其他方式

                   

                  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用效率

                   

                  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

                   

                  停車場所設置規模

                  類別

                  當地規范限值(輛)

                  設計值(輛)

                  是否滿足

                  自行車停車位數量

                   

                   

                   

                  機動車停車位數量

                   

                   

                   

                   

                  簡要說明自行車及機動車停車位設置、停車方式、停車場管理等。(3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總建筑平面圖:應包括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等技術經濟指標,自行車庫/棚位置、地面停車場的位置、停車位數量;

                  2、停車場(庫)平面圖:應體現停車場的位置、停車位大小及數量等;

                  3、自行車庫/棚及其附屬設施施工圖:應體現遮陽防雨設施的構造、尺寸、形式及材質;

                  5、錯時停車管理制度:應包含對外開放管理辦法等(針對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的項目)。

                  實際提交材料: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滿足下列要求中至少3 項,得3分;滿足4項及以上,得6分:

                  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超過300m;

                  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

                  場地出入口到達商業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

                  相關設施集中設置并向周邊居民開放;

                  場地1000m 范圍內設有5 種以上的公共服務設施

                  3~6

                   

                  合計

                  6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滿足下列要求中至少2 項,得3 分;滿足3 項及以上,得6分:

                  2種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 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功能;

                  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共同使用、資源共享;

                  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

                  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

                  3~6

                   

                   

                  2)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場地1000m 范圍內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別包括:

                  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市政管理、其他

                  住區場地1000m 范圍內的公共服務設施

                  項目名稱

                  類別

                  場地出入口距服務設施的距離(m)

                   

                   

                   

                   

                   

                   

                   

                   

                   

                   

                   

                   

                   

                   

                   

                   

                   

                   

                   

                   

                   

                   

                   

                   

                  場地內是否有相關設施集中設置并向周邊居民開放:是、否,包括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類別及其公共服務功能統計

                  序號

                  公共建筑名稱

                  公共建筑類型

                  公共服務功能數量

                  公共服務功能描述

                  1

                   

                   

                   

                   

                  2

                   

                   

                   

                   

                  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共同使用、資源共享情況統計

                  序號

                  共同使用、資源共享的輔助設施設備名稱

                  數量

                  作用

                  共享對象

                  1

                   

                   

                   

                   

                  2

                   

                   

                   

                   

                  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

                  序號

                  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的名稱

                  數量

                  作用

                  開放時間

                  1

                   

                   

                   

                   

                  2

                   

                   

                   

                   

                  3

                   

                   

                   

                   

                  4

                   

                   

                   

                   

                   

                  如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請簡要描述下錯時開放的實施辦法,包括開放的空間、時間以及相關管理制度(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居住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標明各公共服務設施的位置以及住區出入口距離各公共服務設施的距離。

                  2、擬向周邊居民開放的規劃設計與組織管理實施方案。

                  公共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項目所含有的公共建筑類型及其公共服務功能、體現集中設置的公共建筑位置、數量及服務功能;

                  3、共享配套設施所在樓層的建筑平面圖:應體現配套設施的位置、面積以及功能類型;

                  4、配套設施共享說明文件:應包括配套設施共享的管理辦法,保證設施的有序使用;

                  5、建筑室外或室內活動場地對面開放的說明文件:應包括對外開放空間、開放時間以及具體的公眾使用的管理辦法,保證安全高效的空間利用。

                  實際提交材料:

                   

                   


                   場地設計與場地生態

                  4.2.12 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采取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總分3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結合場地情況采取生態補償措施

                  3

                   

                  合計

                  3

                   

                   

                  2) 評價要點

                  項目場地內是否有自然水域:是、否,建設過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項目場地內是否有濕地:是、否,建設過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項目場地內是否有植被:是、否,建設過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

                  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是否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是、

                  場地設計是否對原有的表層土進行保護利用:是、

                  如對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進行了改造,簡要說明工程結束后所采取的生態補償措施(包括表層土的利用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場地地形圖:應體現場地開發前的原有地形地貌;

                  2、環評報告:應介紹現場地開發前的原有地形地貌及場地開發對其影響和采取生態補償措施介紹;

                  3、生態補償措施實施方案:應具體介紹項目采用生態補償措施的具體方法及生態補償后的效果;

                  4、表層土回收計劃或方案。

                  實際提交材料:

                   


                  4.2.13 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對大于10hm2的場地進行雨水專項規劃設計。(總分9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達到30%。

                  3

                   

                  合理銜接和引導屋面雨水、道路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并采取相應的徑流污染控制措施。

                  3

                   

                  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達到50%。

                  3

                   

                  合計

                  9

                   

                   

                  2) 評價要點

                  場地內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統計

                  序號

                  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設施類型

                  面積(m2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計

                   

                  場地綠地面積

                   

                  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

                   

                   

                  場地用地面積是否大于10hm2是、否。

                  如場地用地面積大于10hm2,簡要描述場地雨水專項規劃設計,包含對場地內徑流減排、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回用等的全面統籌規劃設計;小于10hm2的項目簡述場地雨水綜合利用方案(根據場地條件合理采用雨水控制利用措施)。(300字以內)

                   

                  簡要描述場地內屋面雨水、道路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的銜接和引導設計,及相應的徑流污染控制措施。(300字以內)

                   

                  透水鋪裝面積比例計算

                  序號

                  透水鋪裝類型

                  面積(m2

                  1

                  植草磚

                   

                  2

                  透水瀝青

                   

                  3

                  透水混凝土

                   

                  4

                  透水地磚

                   

                  5

                  其他

                   

                   

                   

                   

                   

                   

                   

                  硬質鋪裝總面積

                   

                  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

                   

                  當透水鋪裝下為地下室頂板時,簡要描述雨水的滲透方式(200字以內)。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豎向總圖:圖中應表示場地豎向設計、建筑、道路、綠地、廣場布置等,匯水面積、徑流途徑等;

                  2、景觀綠化圖:應體現項目紅線范圍內下凹綠地、雨水花園位置、面積,并提供下凹綠地、雨水花園剖面設計圖;

                  23、雨水排水圖:提供屋面雨水、道路雨水排水圖紙,并提供其進入地面生態設施的設計圖;

                  34、景觀鋪裝圖:應在場地鋪裝圖中標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積、鋪裝材料等;

                  45、雨水專項規劃設計方案:應介紹規劃依據、原則、范圍、標準、目標、雨水系統規劃(大于10hm2的場地應提供此文件);

                  56、場地雨水綜合利用方案(小于10hm2的場地應提供此文件)。

                  實際提交材料:

                   


                  4.2.14 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55%

                  3

                   

                  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項目所在地:    ,年均降雨量:    mm

                  場地年徑流總量計算表

                  地表類型

                  雨水利用措施

                  面積(m2)

                  徑流系數

                  雨水徑流量(m3)

                   

                   

                   

                   

                   

                   

                   

                   

                   

                   

                   

                   

                   

                   

                   

                  場地年徑流總量(m3

                   

                  場地年降雨量(m3)

                   

                  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豎向總圖:圖中應表示場地豎向設計、建筑、道路、綠地、廣場布置等,匯水面積、徑流途徑等;

                  2、 景觀綠化圖紙:應體現項目紅線范圍內下凹綠地、雨水花園位置、面積,并提供下凹綠地、雨水花園剖面設計圖;

                  3、 雨水排水圖紙:提供屋面雨水、道路雨水排水圖紙,并提供其進入地面生態設施的設計圖;

                  4、 景觀鋪裝圖紙:應在場地鋪裝圖中標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積、鋪裝材料等;

                  5、 設計控制雨量計算書:應介紹當地降雨統計數據,計算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確定雨水設施規模和最終方案。

                  實際提交材料:

                   


                  4.2.15 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

                  3

                   

                  2

                  居住建筑

                  綠地配植喬木不少于3 株/100m2

                  3

                   

                  公共建筑

                  采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方式

                  3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項目所在地為以下選項中的:

                  華北、東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

                  綠化物種是否主要選用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是、

                  是否采用包含喬、灌木的復層綠化:是、

                  如綠化植物種植在地下車庫頂板上,則種植區域覆土深度:    。

                  居住建筑

                  項目用地面積:    m2,綠地面積:    m2

                  綠地中喬木的數量:    株,平均每100m2綠地面積上的喬木數:    

                  請列舉本項目中的主要綠化物種:(200字以內)

                   

                  公共建筑

                  是否采用屋頂綠化:是、

                  是否采用垂直綠化:是、

                  屋頂可綠化面積:    m2;屋頂綠化面積:    m2;屋頂綠化面積占屋頂可綠化面積比例:    %

                  簡要說明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200字以內)

                  1. 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的位置、方式等

                  2. 主要植物種類等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居住建筑:

                  1、景觀總圖及設計說明:應體現項目紅線范圍內景觀總體設計內容;

                  2、景觀苗木表和種植圖:應介紹項目內喬、灌、草植物種類、基本信息、種植位置圖;

                  3、每100㎡綠地上的喬木數量計算文件

                  公共建筑:

                  1、景觀總圖及設計說明:應體現項目紅線范圍內景觀總體設計內容;

                  2、景觀苗木表和種植圖:應介紹項目內喬、灌、草植物種類、基本信息、種植位置圖;

                  3、屋頂綠化平面圖:應提供屋頂可綠化面積、屋頂綠化的類型、面積、種植植物;

                  4、垂直綠化種植圖:應提供垂直綠化的位置、面積、種植植物。

                  實際提交材料:

                   


                  5 節能與能源利用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不參評分

                  達標/得分

                  控制項

                  5.1.1

                  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

                  /

                  /

                  5.1.2

                  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空調系統的供暖熱源和空氣加濕熱源。

                  /

                  /

                  5.1.3

                  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

                  /

                  5.1.4

                  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中的現行值規定。

                  /

                  /

                  建筑與圍護結構

                  5.2.1

                  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優化設計。

                  6

                   

                   

                  5.2.2

                  外窗、玻璃幕墻的可開啟部分能使建筑獲得良好的通風。

                  6

                   

                   

                  5.2.3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優于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

                  10

                   

                   

                  供暖、通風與空調

                  5.2.4

                  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6

                   

                   

                  5.2.5

                  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和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等的有關規定,且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比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規定值低20%。

                  6

                   

                   

                  5.2.6

                  合理選擇和優化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

                  10

                   

                   

                  5.2.7

                  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

                  6

                   

                   

                  5.2.8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負荷、部分空間使用下的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

                  9

                   

                   

                  照明與電氣

                  5.2.9

                  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

                  5

                   

                   

                  5.2.10

                  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中的目標值規定。

                  8

                   

                   

                  5.2.11

                  合理選用電梯和自動扶梯,并采取電梯群控、扶梯自動啟停等節能控制措施。

                  3

                   

                   

                  5.2.12

                  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

                  5

                   

                   

                  能量綜合利用

                  5.2.13

                  排風能量回收系統設計合理并運行可靠。

                  3

                   

                   

                  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熱系統。

                  3

                   

                   

                  5.2.15

                  合理利用余熱廢熱解決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熱水需求。

                  4

                   

                   

                  5.2.16

                  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10

                   

                   

                  合計

                  100

                   

                   

                   


                  5.1 控制項

                  5.1.1 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建筑所處城市的建筑熱工氣候分區:    

                  執行的建筑節能標準: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

                  熱工參數

                  單位

                  參評建筑

                  參照建筑

                  是否滿足

                  類型I

                  類型II

                  類型III

                  體形系數

                   

                   

                   

                   

                   

                  窗墻比

                  東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屋頂透明部分面積比例

                   

                   

                   

                   

                   

                  屋面傳熱系數K

                  W/(m2·K)

                   

                   

                   

                   

                   

                  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

                  W/(m2·K)

                   

                   

                   

                   

                   

                  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傳熱系數K

                  W/(m2·K)

                   

                   

                   

                   

                   

                  外窗(包括透明幕墻)

                  傳熱系數K

                  東向

                  W/(m2·K)

                   

                   

                   

                   

                   

                  南向

                  W/(m2·K)

                   

                   

                   

                   

                   

                  西向

                  W/(m2·K)

                   

                   

                   

                   

                   

                  北向

                  W/(m2·K)

                   

                   

                   

                   

                   

                  遮陽系數SC

                  東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屋頂透明部分

                  傳熱系數K

                  W/(m2·K)

                   

                   

                   

                   

                   

                  遮陽系數SC

                   

                   

                   

                   

                   

                  地面

                  熱阻R

                  (m2·K)/W

                   

                   

                   

                   

                   

                  地下室外墻

                  熱阻R

                  (m2·K)/W

                   

                   

                   

                   

                   

                  注:參評建筑下的列分類“類型I、類型II、類型III”指一棟建筑中存在多種圍護結構或一個項目存在多個參評建筑時的區別表示方式。

                   

                  外窗和玻璃幕墻的氣密性能指標:

                  指標類型

                  氣密性等級

                  標準要求

                  是否滿足

                  外窗

                   

                   

                   

                  幕墻

                   

                   

                   

                   

                  供暖鍋爐的額定熱效率:

                  鍋爐類型

                  額定熱功率(MW)

                  熱效率

                  標準值

                  是否滿足

                   

                   

                   

                   

                   

                   

                   

                   

                   

                   

                   

                  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比:

                  編號

                  設備類型

                  額定制冷量(kW)

                  性能參數(W/W)

                  是否滿足

                  實際設備

                  標準要求

                   

                   

                   

                   

                   

                   

                   

                   

                   

                   

                   

                   

                   

                   

                   

                   

                   

                   

                   

                   

                   

                   

                   

                   

                   

                   

                   

                   

                   

                   

                   

                   

                   

                   

                   

                   

                   

                  對于公共建筑:

                  1)電動壓縮式冷水機組選型:    空調冷負荷計算值    kW,機組總裝機容量     kW。

                  2)鍋爐房、換熱機房和制冷機房是否進行能量計量:燃料的消耗量;制冷機的耗電量;集中供熱系統的供熱量;補水量。

                  3)鍋爐房是否設置供熱量自動控制裝置:否;換熱機房是否設置供熱量自動控制裝置:否。

                  4)供暖空調系統是否設置室溫調控裝置:否,采用的調控裝置為:    

                  散熱器及輻射供暖系統是否安裝自動溫度控制閥:否,控制閥類型及安裝位置為:    

                   

                  對于居住建筑:

                  項目是否采用分戶(單元)熱計量:□是  □否。

                   

                  項目是否采用分室(戶)溫度調節:□是  □否,采用空調末端形式:    。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節能專篇:應有圍護結構做法及性能指標說明,外窗和玻璃幕墻氣密性指標說明;

                  2、 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應有空調采暖系統形式及主要設計參數、熱計量和末端溫度調節方式、自控要求等內容相關介紹;

                  3、 暖通設備清單:應有相關設備性能參數的完整詳細說明,必要時附設備性能參數說明書;

                  4、 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規定性指標計算報告、節能計算書:應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計算結果,采用軟件計算的需要列出計算參數。以管理部門批復后的復印件或掃描件為準。

                  實際提交材料:

                   


                  5.1.2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空調系統的供暖熱源和空氣加濕熱源。

                   

                  1) 達標自評(非集中空調或供暖的建筑不參評)

                  達標;不達標;不參評,原因: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空調采暖系統冷熱源形式,若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熱源或空氣加濕熱源,需要對使用原因、系統形式及運行狀況進行說明,并提供主要設計參數:(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應包括對空調采暖系統的完整詳細說明,并與設計圖紙吻合;

                  2、 暖通設備清單:應有相關設備性能參數的完整詳細說明,必要時附設備性能參數說明書;

                  3、 機房圖:應體現機組編號及位置,且編號與設備清單吻合。

                  實際提交材料:

                   


                  5.1.3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1) 達標自評(居住建筑不參評):

                  達標;不達標;不參評,原因: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獨立分項計量系統的主要功能及如何進行分項:(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配電系統施工圖:圖中需對冷熱源、輸配系統、照明、其他動力系統、熱水等不同能耗設置獨立電表進行計量,對不同租戶的用電分別設置電表;需在圖紙中提供電表型號及統計列表。

                  2、 能耗分項計量系統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應明確系統構架和功能。

                   

                  實際提交材料:

                   

                   


                  5.1.4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中的現行值規定。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照明系統燈具類型、主要燈具型號和參數:(150字以內)

                   

                  照明功率設計值:

                  房間類型

                  設計照度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m2)

                  實際值

                  標準值

                  實際值

                  現行值折算值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照明施工圖設計說明:照明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對照明系統、燈具布置和選型的要求,并與設計圖紙相吻合;對于圖紙中只預留照明配電系統的情況,設計中要對燈具選型提出具體的要求,包括功率、光通量,并核算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是否達標;

                  2、 各層照明平面圖:照明燈具及照明配電系統的平面布置,燈具型號應與圖例相吻合;

                  3、 照明控制系統圖:對于集中控制的照明燈具,應提供相應的弱電設計施工圖;對于聲光等感應燈自動控制的照明燈具,應體現在照明平面圖和圖例中。

                  4、 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計算文件:應根據實際燈具選型和布置,對各空間的實際設計照度和照明功率進行計算。

                   

                  實際提交材料:

                   

                   


                  5.2 評分項

                  Ⅰ建筑與圍護結構

                  5.2.1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優化設計。(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建筑體形系數、朝向、樓距、窗墻比均滿足相關標準中的限值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建筑體形為:□條式、□點式,體形系數為    ,□滿足國家或地方節能標準;

                  建筑朝向為:    ;

                  窗墻比為:東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滿足國家或地方節能標準;

                  建筑的樓間距最小是        之間,距離為    m。

                   

                  簡要說明對建筑體形、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的優化設計。

                  1、概述項目所在地氣候條件特點,在建筑朝向、布局設計時如何考慮冬季獲得足夠的日照,避開主導風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風,降低太陽輻射影響及防止暴風雨襲擊等。(150字以內)

                   

                   

                  2、概述自然通風效果優化模擬計算結論(100字以內)

                   

                   

                  3、概述自然采光效果優化模擬計算結論(1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效果圖:應包括建筑鳥瞰圖、單體效果圖。

                  2、 場地地形圖、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應有對建筑總平面設計原則的簡要闡述,以及對朝向、體形系數、窗墻比的具體說明,并與詳圖吻合;

                  3、 日照模擬計算報告、自然通風效果優化模擬計算報告、自然采光效果優化計算模擬報告:應對模擬計算的計算模型、初始條件、計算參數、計算結果進行詳細說明。

                  實際提交材料:

                   


                  5.2.2外窗、玻璃幕墻的可開啟部分能使建筑獲得良好的通風。(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有嚴格室內溫濕度要求、不宜進行自然通風的建筑或房間,本條不參評;當建筑層數大于18層時,18層以上部分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號

                  外窗/幕墻設置情況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僅設幕墻

                  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5%

                  4

                   

                  2

                  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10%

                  6

                  3

                  僅設外窗

                  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30%

                  4

                   

                  4

                  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35%

                  6

                  5

                  設玻璃幕墻和外窗

                  按本表序號第1-4進行評價,得分取兩項得分的平均值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

                  編號

                  外窗類型

                  外窗尺寸

                  數量(個)

                  可開啟面積比例(%)

                  寬度(m)

                  高度(m)

                   

                   

                   

                   

                   

                   

                   

                   

                   

                   

                   

                   

                   

                   

                   

                   

                   

                   

                   

                   

                   

                   

                   

                   

                   

                   

                   

                   

                   

                   

                  總計

                   

                   

                   

                  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

                  編號

                  幕墻類型

                  幕墻尺寸

                  數量(個)

                  可開啟面積比例(%)

                  寬度(m)

                  高度(m)

                   

                   

                   

                   

                   

                   

                   

                   

                   

                   

                   

                   

                   

                   

                   

                   

                   

                   

                   

                   

                   

                   

                   

                   

                   

                   

                   

                   

                   

                   

                  總計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平面圖、立面圖、門窗表:應有外窗詳細尺寸說明,明確開啟方式,并與大樣圖吻合;

                  2、 幕墻圖紙:應有可開啟扇的詳細尺寸、開啟方式和位置說明。

                  3、 外窗/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計算書:應分別統計外窗、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并與圖紙吻合。

                   


                  5.2.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優于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國家或行業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高5%

                  5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國家或行業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高10%

                  10

                  或者

                  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5%

                  5

                   

                  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0%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建筑所處城市的建筑熱工氣候分區:    ;執行的建筑節能標準: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較:

                  熱工參數

                  單位

                  參評建筑

                  參照建筑

                  性能提高比例

                  (%)

                  類型I

                  類型II

                  類型III

                  體形系數

                   

                   

                   

                   

                  窗墻比

                  東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屋頂透明部分面積比例

                   

                   

                   

                   

                  屋面傳熱系數K

                  W/(m2·K)

                   

                   

                   

                   

                   

                  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

                  W/(m2·K)

                   

                   

                   

                   

                   

                  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傳熱系數K

                  W/(m2·K)

                   

                   

                   

                   

                   

                  外窗(包括透明幕墻)

                  傳熱系數K

                  東向

                  W/(m2·K)

                   

                   

                   

                   

                   

                  南向

                  W/(m2·K)

                   

                   

                   

                   

                   

                  西向

                  W/(m2·K)

                   

                   

                   

                   

                   

                  北向

                  W/(m2·K)

                   

                   

                   

                   

                   

                  遮陽系數SC

                  東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屋頂透明部分

                  傳熱系數K

                  W/(m2·K)

                   

                   

                   

                   

                   

                  遮陽系數SC

                   

                   

                   

                   

                   

                  地面

                  熱阻R

                  (m2·K)/W

                   

                   

                   

                   

                   

                  地下室外墻

                  熱阻R

                  (m2·K)/W

                   

                   

                   

                   

                   

                  注:參評建筑下的列分類“類型I、類型II、類型III”指一棟建筑中存在多種圍護結構或一個項目存在多個參評建筑時的區別表示方式。夏熱冬暖地區僅考察遮陽系數的降低比例,嚴寒地區僅考察傳熱系數的的降低比例,其他地區二者均需考察。

                  或者

                  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比較:

                   

                  單位

                  參照建筑(限值)

                  實際建筑

                  全年采暖負荷

                  kW

                   

                   

                  全年空調負荷

                  kW

                   

                   

                  全年總負荷

                  kW

                   

                   

                  負荷降低幅度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節能專篇:應有完整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說明;

                  2、 圍護結構施工詳圖:應與設計說明中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說明相吻合;

                  3、 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規定性指標計算報告、節能計算報告書:應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或能耗計算結果,采用軟件計算的需要列出計算參數。以管理部門批復后的復印件或掃描件為準。

                  實際提交材料:

                   


                  Ⅱ供暖、通風與空調

                  5.2.4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求。對電機驅動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燃煤、燃油和燃氣鍋爐,其能效指標比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規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滿足表5.2.4的要求;對房間空氣調節器和家用燃氣熱水爐,其能效等級滿足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系統冷熱源形式、輸配系統形式、末端形式:(100字以內)

                   

                   

                  冷熱源機組性能參數:

                  機組類型

                  設備型號

                  額定制冷量(kW)/鍋爐額定熱功率(MW)

                  能效指標(W/W)/鍋爐熱效率(%)

                  實際設備

                  標準要求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應包括對空調采暖系統的完整詳細說明;

                  2、 機房圖:應體現機組編號及位置,且編號與設備清單吻合;

                  3、 冷熱源機組設備清單:應有相關設備性能參數的完整詳細說明,必要時附設備說明書。

                   

                  實際提交材料:

                   

                   


                  5.2.5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和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等的有關規定,且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比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規定值低20%。(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非集中空調供暖系統項目不參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    。

                  通風空調系統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

                  設備類型

                  設備編號

                  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

                   

                   

                   

                   

                   

                   

                   

                   

                   

                  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

                  設備類型

                  設備編號

                  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

                  標準要求

                  數值降低比例

                  (%)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應有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的計算說明,若設計說明中缺少相關數據,則須提供相應計算書;

                  2、暖通施工圖設備清單:應有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通風空調系統風機和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詳細參數。

                   

                  實際提交材料:

                   

                   


                  5.2.6 合理選擇和優化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降低幅度5%≤De<10%

                  3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降低幅度10%≤De<15%

                  7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降低幅度De≥15%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按國家、地方或行業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能耗計算,計算結果為:

                  建筑分項能耗

                  單位

                  參照建筑(限值)

                  實際建筑

                  冷熱源系統

                  kWh/m2

                   

                   

                  輸配系統

                  kWh/m2

                   

                   

                  末端系統

                  kWh/m2

                   

                   

                  熱回收

                  kWh/m2

                   

                   

                  能耗降低幅度

                   

                  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資料及要求:

                  1、暖通空調專業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應包含完整的暖通空調系統形式說明、設計參數和設備參數;

                  2、暖通空調能耗模擬報告:報告應包含設計建筑和參考建筑的建筑模型、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熱擾強度和作息、系統形式、設備參數、全年累計冷熱負荷、全年累計能耗、系統分項能耗和各節能措施的節能效果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5.2.7 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不設暖通空調系統的建筑不參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項目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過渡季節能措施。(1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提交資料及要求:

                  1、 暖通圖紙及設計說明:應包括降低過渡季能耗采取具體措施的詳細說明和對應的空調系統自控要求、平面圖、系統圖,并與設計說明采取措施相吻合;

                  2、 弱電圖紙:應明確空調系統的控制原理、傳感器布置和控制邏輯;

                  3、 其他必要的計算說明文件:如采用新風比可調措施,需提供風管截面計算書證明調節比例;如采用冷卻塔自由冷卻技術,需提供該技術可行性和節能效果分析;如采用其他措施,也應有必要的技術可行性和節能效果分析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

                   


                  5.2.8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負荷、部分空間使用下的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總分9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區分房間的朝向,細分供暖、空調區域,對系統進行分區控制

                  3

                   

                  合理選配空調冷、熱源機組臺數與容量,制定實施根據負荷變化調節制冷(熱)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調冷源的部分負荷性能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

                  3

                   

                  水系統、風系統采用變頻技術,且采取相應的水力平衡措施

                  3

                   

                  合計

                  9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功能分區、空調系統分區原則、空調系統分區設計說明。(100字以內)

                   

                   

                  簡要說明部分負荷運行策略。(100字以內)

                   

                   

                  空調冷熱源機組的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

                  負荷比例

                  性能系數(W/W)

                  100%

                   

                  75%

                   

                  50%

                   

                  25%

                   

                  IPLV

                   

                   

                  3) 證明材料:

                  提交資料及要求:

                  1、 暖通專業圖紙和設計說明:要求有空調系統分區、控制策略及水力平衡措施;

                  2、 設備IPLV計算書:必要時需提供設備樣本;

                  3、 暖通空調系統水力平衡計算書:包括水系統和風系統的水力平衡計算。

                  實際提交材料:

                   


                  Ⅲ照明與電氣

                  5.2.9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

                  5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照明控制策略和節能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照明專業圖紙及設計說明:照明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對照明系統的分區和控制原則進行說明,并與各層平面圖相吻合;

                  2、 照明控制系統圖:對于集中控制的照明燈具,應提供相應的弱電圖紙;對于聲光感應燈自動控制的照明燈具,應體現在照明平面圖和圖例中。

                  實際提交資料:

                   

                   


                  5.2.10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中的目標值規定。(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主要功能房間滿足要求

                  4

                   

                  所有區域均滿足要求

                  8

                  合計

                  8

                   

                   

                  2) 評價要點:

                  照明功率設計值:

                  房間類型

                  設計照度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m2)

                  實際值

                  標準值

                  實際值

                  折算目標值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照明施工圖設計說明:照明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有對照明系統、燈具布置和選型的要求,并與設計圖紙相吻合;對于圖紙中只預留照明配電系統的情況,設計中要對燈具選型提出具體的要求,包括功率、光通量,并核算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是否達標;

                  2、 各層照明平面圖:照明燈具及照明配電系統的平面布置,燈具型號應與圖例相吻合;

                  3、 照明控制系統圖:對于集中控制的照明燈具,應提供相應的弱電設計施工圖;對于聲光等感應燈自動控制的照明燈具,應體現在照明平面圖和圖例中;

                  4、 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計算文件:應根據實際燈具選型和布置,對各空間的實際設計照度和照明功率進行計算。

                  實際提交材料:

                   

                   


                  5.2.11合理選用電梯和自動扶梯,并采取電梯群控、扶梯自動啟停等節能控制措施。(總分3分)

                   

                  1) 得分自評:(對于僅設有一臺電梯的建筑,本條中的節能控制措施不參評。對于不設電梯的建筑,本條不參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合理選用電梯和自動扶梯,并采取電梯群控、扶梯自動啟停等節能控制措施

                  3

                   

                  合計

                  3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電梯和自動扶梯的節能控制措施:(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電梯及扶梯設計施工圖:圖紙應對電梯和自動扶梯的選型計算做詳細的說明,對于電梯的群控措施、自動扶梯的變頻調速、能量再生等多項節能措施,提供設計說明并與設計施工圖紙內容吻合;

                  2、 電梯樣本:項目中所選用電梯的參數樣本;

                  3、 人流平衡計算分析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清單:

                   

                   


                  5.2.12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三相配電變壓器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 20052的節能評價值要求

                  3

                   

                  水泵、風機等設備,及其他電氣裝置滿足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

                  2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配電變壓器節能評價值

                  額定容量

                  (kVA)

                  損耗(W)

                  短路阻抗(Ux)

                  空載(P0)

                  負載(Px)

                  設計值

                  節能評價值

                  設計值

                  節能評價值

                  設計值

                  節能評價值

                   

                   

                   

                   

                   

                   

                   

                   

                   

                   

                   

                   

                   

                   

                   

                   

                   

                   

                   

                   

                   

                  水泵、風機(及其電機)的能效等級

                  設備型號

                  能效限定值

                  節能評價值

                  設備參數

                  標準

                  設備參數

                  標準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電氣專業施工圖:應有變壓器選型設計、無功補償、諧波治理相關的說明,低壓配電系統圖、變壓器負荷計算書;

                  2、 暖通、給排水專業設備列表:圖紙和設備列表中對水泵、風機(及其電機)等較大的用量設備相應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國家標準規定的節能評價值做詳細的說明。

                   

                  實際提交材料清單:

                   


                  Ⅳ能量綜合利用

                  5.2.13排風能量回收系統設計合理并運行可靠。(總分3分)

                   

                  4) 得分自評(對無獨立新風系統的建筑,新風與排風的溫差不超過 15℃或其他不宜設置排風能量回收系統的建筑,本條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集中空調系統的排風能量回收系統:額定熱回收效率(全熱和顯熱)不低于60%

                  3

                   

                  帶熱回收的新風與排風雙向換氣裝置:額定熱回收效率不低于55%

                  3

                   

                  合計

                  3

                   

                   

                  5) 評價要點

                  項目所在地:    ;夏季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冬季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

                  項目是否設計能量回收系統:否,位置:    ;

                  項目是否設計熱回收器:否,位置:    。

                   

                  能量回收機組設計參數:

                  設備類型

                  臺數

                  能量形式

                  風量

                  (m3/h)

                  功率

                  (kW)

                  熱回收效率(%)

                  是否滿足要求

                   

                   

                   

                   

                   

                   

                   

                   

                   

                   

                   

                   

                   

                   

                   

                   

                   

                   

                   

                   

                   

                   

                   

                   

                   

                  熱回收器(帶熱回收的新風與排風雙向換氣裝置)設計參數:

                  設備類型

                  臺數

                  能量形式

                  風量

                  (m3/h)

                  功率

                  (kW)

                  熱回收效率(%)

                  是否滿足要求

                   

                   

                   

                   

                   

                   

                   

                   

                   

                   

                   

                   

                   

                   

                   

                   

                   

                   

                   

                   

                   

                   

                   

                   

                   

                  簡要說明排風能量回收系統的適用性和經濟效益:對該建筑中采用的能量回收系統進行簡要說明,重點闡述系統適用性及經濟效益。(200字以內)

                   

                   

                  6)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空調專業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應體現能量回收系統的設計情況,明確能量回收裝置的位置及接管方式;

                  2、 暖通設備材料表:應注明所選能量回收裝置的風量、額定熱回收效率等參數;

                  3、 能量回收系統經濟效益分析報告:應體現項目的設計方案、經濟效益計算方法、計算過程和結果。

                  實際提交材料:

                   


                  5.2.14合理采用蓄冷蓄熱系統。(總分3分)

                   

                  1) 得分自評(若當地峰谷電價差低于2.5 倍或沒有峰谷電價的,本條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用于蓄冷的電驅動蓄能設備提供的設計日的冷量達到30%;參考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電加熱裝置的蓄能設備能保證高峰時段不用電;

                  3

                   

                  最大限度地利用谷電,谷電時段蓄冷設備全負荷運行的80%應能全部蓄存并充分利用。

                  3

                   

                  合計

                  3

                   

                   

                  2) 評價要點

                  項目所在地是否有分時電價:否,若是,則峰谷電價比為:    。

                  項目是否設計蓄冷蓄熱系統:否,若是,系統形式:    。

                  若采用蓄冷系統,請填寫如下內容:

                  設計日空調總冷量:    kW·h,蓄冷裝置的冷量:    kW·h,蓄冷比例:    。

                   

                  簡要說明蓄冷蓄熱系統的設計:包括蓄冷蓄熱系統的容量、系統選擇、設備的選型及蓄能系統的效果等。(3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空調施工圖及設計說明:應體現蓄冷蓄熱系統詳細設計參數和運行策略;

                  2、 蓄冷蓄熱系統專項分析報告:要求計算設計日的空調逐時冷負荷,并繪制冷負荷分布圖,確定蓄冷介質和蓄冷方式,確定蓄冷系統的運行控制策略,確定冷水機組和蓄冷設備的容量,并對該系統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5.2.15合理利用余熱廢熱解決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熱水需求。(總分4分)

                   

                  1) 得分自評若建筑無可用的余熱廢熱源,或建筑無穩定的熱需求,本條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蒸汽: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蒸汽量占設計日總量的比例達到40%

                  4

                   

                  供暖:余熱或廢熱提供的供暖量占設計日總量的比例達到30%

                  4

                   

                  生活熱水:余熱或廢熱提供的生活熱水量占設計日總量的比例達到60%

                  4

                   

                  合計

                  4

                   

                   

                  2) 評價要點

                  項目是否有余熱或廢熱源:否,若是,則列明余熱或廢熱源形式:    ;

                  項目是否利用余熱或廢熱提供蒸汽:

                  項目是否利用余熱或廢熱進行供暖:

                  項目是否利用余熱或廢熱提供生活熱水:

                   

                  若是,請填寫下表:

                  類別

                  總用量

                  余熱或廢熱提供的量

                  余熱或廢熱提供的比例(%)

                  是否滿足要求

                  蒸汽

                   

                   

                   

                  供暖

                   

                   

                   

                  生活熱水

                   

                   

                   

                   

                   

                   

                   

                   

                   

                  簡要說明余熱或廢熱利用的系統形式、容量,并對其系統適用性及經濟效益進行闡述。(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余熱廢熱利用專項設計圖紙:應明確余熱廢熱利用形式,系統詳細設計參數和運行策略;

                  2、 余熱廢熱利用分析報告:要求計算設計日系統熱需求,并根據可資利用的余熱或廢熱的資源量及品質,確定系統的形式、設備容量和運行控制策略,并對該系統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實際提交材料:

                   


                  5.2.16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熱水比例

                  20%≤<30%

                  4

                   

                  30%≤<40%

                  5

                  40%≤<50%

                  6

                  50%≤<60%

                  7

                  60%≤<70%

                  8

                  70%≤<80%

                  9

                  ≥80%

                  10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用冷量和熱量比例

                  20%≤<30%

                  4

                   

                  30%≤<40%

                  5

                  40%≤<50%

                  6

                  50%≤<60%

                  7

                  60%≤<70%

                  8

                  70%≤<80%

                  9

                  ≥80%

                  10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比例

                  1.0%≤<1.5%

                  4

                   

                  1.5%≤<2.0%

                  5

                  2.0%≤<2.5%

                  6

                  2.5%≤<3.0%

                  7

                  3.0%≤<3.5%

                  8

                  3.5%≤<4.0%

                  9

                  ≥4.0%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項目所處的太陽能資源分區:    ;其他資源分區:    

                  項目是否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熱水:否,若是,可再生能源形式:    ;

                  項目是否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調:否,若是,可再生能源形式:    ;

                  項目是否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否,若是,可再生能源形式:    。

                   

                  若是,請填寫下表:

                  類別

                  總用量

                  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量

                  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比例(%)

                  是否滿足要求

                   

                   

                   

                   

                   

                   

                   

                   

                   

                   

                   

                   

                   

                  簡要說明可再生能源系統設計說明:當地可再生資源狀況、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可提供生活熱水(或發電量)的比例,并對其系統適用性及經濟效益進行闡述。(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熱水:

                  1、 給排水設計說明: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系統設計情況;

                  2、 給排水系統圖: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生活熱水系統的形式;

                  3、 太陽能集熱板平面布置圖(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機房平面布置圖(熱泵提供生活熱水):應體現集熱板的位置/熱泵的位置;

                  4、 生活熱水方案分析報告:應體現項目的設計方案、經濟效益計算方法、計算過程和結果。

                   

                  可再生能源提供空調供冷供熱:

                  1、 暖通設計說明: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系統設計情況;

                  2、 暖通設備材料表: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系統相關設備的設計參數(如地源熱泵機組的制冷量、功率、COP等);

                  3、 空調熱泵機房平面布置圖和詳圖: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系統相關設備的位置及連接方式;

                  4、 空調熱泵機房水系統流程圖: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系統相關設備的連接方式;

                  5、 室外管線平面布置圖(僅土壤源熱泵系統提供);

                  6、 空調方案分析報告:應體現項目的負荷計算分析、設計方案、經濟效益計算分析過程和結果(地源熱泵系統應提供地源端的熱平衡分析材料)。

                   

                  可再生能源發電:

                  1、 電氣設計說明:應體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設計情況(系統形式、系統容量等);

                  2、 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平面布置圖:應體現光伏發電板的位置和面積;

                  3、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組件連接圖/逆變器接線圖;

                  4、 太陽能光伏發電方案分析報告:應體現項目的設計方案、年發電量計算過程和結果、投資情況、經濟效益分析過程和結果。

                   

                  實際提交材料:

                   

                   


                  6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不參評分

                  達標/得分

                  控制項

                  6.1.1

                  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

                  /

                  /

                  6.1.2

                  給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全。

                  /

                  /

                  6.1.3

                  應采用節水器具。

                  /

                  /

                  節水

                  系統

                  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 50555中的節水用水定額的要求。

                  10

                  10

                  0

                  6.2.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

                  7

                   

                   

                  6.2.3

                  給水系統無超壓出流現象。

                  8

                   

                   

                  6.2.4

                  設置用水計量裝置。

                  6

                   

                   

                  6.2.5

                  公用浴室采取節水措施。

                  4

                   

                   

                  節水

                  器具

                  與設備

                  6.2.6

                  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

                  10

                   

                   

                  6.2.7

                  綠化灌溉采用節水灌溉方式。

                  10

                   

                   

                  6.2.8

                  空調設備或系統采用節水冷卻技術。

                  10

                   

                   

                  6.2.9

                  除衛生器具、綠化灌溉和冷卻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

                  5

                   

                   

                  非傳統水源

                  利用

                  6.2.10

                  合理使用非傳統水源。

                  15

                   

                   

                  6.2.11

                  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

                  8

                   

                   

                  6.2.12

                  結合雨水利用設施進行景觀水體設計,景觀水體利用雨水的補水量大于其水體蒸發量的60%,且采用生態水處理技術保障水體水質。

                  7

                   

                   

                  合計

                  100

                   

                   


                  6.1控制項

                  6.1.1 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水系統規劃方案內容包括:□當地節水要求及水資源狀況、□項目概況、□用水定額的確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給排水系統設計方案、□節水狀況、器具、□非傳統水源利用、□其他:    

                  簡要說明水系統規劃方案,包括用水水量和水質的估算與評價原則,用水分配計劃、水質和水量保證方案等內容:(3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水資源利用方案(應包括當地節水要求及水資源狀況、項目概況、用水定額的確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給排水系統設計方案、節水器具、非傳統水源利用等相關內容);

                  2、 水資源利用方案涉及的施工圖、設計說明及計算書等。

                  際提交材料:

                   


                  6.1.2給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全。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是、□否

                  供水充分利用用市政壓力,加壓系統選用節能高效的設備:□是、□否

                  給水系統分區合理,每區供水壓力不大于0.45MPa:□是、□否

                  合理采取減壓限流的節水措施:□是、□否,如果是,填寫具體措施:    

                  給水水質達到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要求:□是、□否

                  使用非傳統水源時,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是、□否

                  各類不同水質要求的給水管線有明顯的管道標識:□是、□否

                  設置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和排放等設施:□是、□否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道、閥門和設備的漏水、滲水或結露:□是、□否

                  有熱水使用需求時,熱水系統設置合理:□是、□否

                  根據當地氣候、地形、地貌等特點合理規劃雨水入滲、排放或利用:□是、□否

                   

                  簡要說明給排水系統,包括以下內容:(300字以內)

                  1. 給排水系統設計時參照的標準和規范;

                  2. 給水系統和熱水系統采用的節能、節水措施;

                  3. 用水水質要求及水質安全保障措施;

                  4. 避免管材、管道附件及設備等供水設施的選取和運行對供水造成二次污染的措施;

                  5. 污水收集、處理、排放方案和設施;

                  6. 避免管道、閥門和設備的漏水、滲水或結露;

                  7. 雨水排放渠道、滲透途徑或收集回用方案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室內、外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詳圖);

                  2、 給排水設計相關計算書等。

                  實際提交材料:

                   


                  6.1.3應采用節水器具。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衛生器具是否采用節水器具:□是、□否

                  節水器具清單

                  節水器具

                  節水器具參數及特點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等);

                  2、 產品說明書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評分項

                  Ⅰ節水系統

                  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 50555中的節水用水定額的要求。(總分10分)

                   

                  設計評價不參評。


                  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總分7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1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

                  1

                   

                  設計階段根據水平衡測試的要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運行階段,提供用水量計量情況和管網漏損檢測、整改報告

                  5

                   

                  合計

                  7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所采用的高效低耗的設備和避免管道漏損的措施(如采用管道涂襯、管內襯軟管、管內套管道以及選用性能高的閥門、零泄漏閥門等)、分級計量水表的設計方案。(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室內、外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詳圖、水表設置示意圖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3給水系統無超壓出流現象。(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大于0.30MPa

                  3

                   

                  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壓

                  8

                  合計

                  8

                   

                   

                  2) 評價要點

                   

                  用水器具名稱

                  器具最低工作壓力(MPa)

                  該類器具所在用水點最大供水壓力(MPa)

                   

                   

                   

                   

                   

                   

                   

                   

                   

                   

                   

                   

                   

                  簡要說明市政供水壓力、水系統壓力分區、用水器具的水壓要求以及避免超壓出流現象的措施。(1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等);

                  2、 分區及減壓設計計算書:應包括市政供水壓力、建筑高度及層數、給水分區依據、供水設備選型、減壓措施及相關計算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4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按使用用途,對廚房、衛生間、綠化、空調系統、游泳池、景觀等用水

                  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

                  2

                   

                  按付費或管理單元,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

                  4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是否按用途設置用水計量表:□是、□否

                  用水計量水表主要信息

                  水表編號

                  用途

                  安裝位置

                   

                   

                   

                   

                   

                   

                   

                   

                   

                  是否分按付費或管理單元設置用水計量表:□是、□否

                  用水計量水表主要信息

                  水表編號

                  付費或管理單元

                  安裝位置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室內、外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詳圖、水表設置示意圖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5公用浴室采取節水措施。(總分4分)

                   

                  1) 得分自評(無公用浴室的建筑可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采用帶恒溫控制和溫度顯示功能的冷熱水混合淋浴器

                  2

                   

                  設置用者付費的設施

                  2

                   

                  合計

                  4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公共浴室采用的節水產品及付費設施的設置情況等。(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詳圖);

                  2、 浴室節水產品說明書或檢測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

                   


                  Ⅱ節水器具與設備

                  6.2.6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三級

                  5

                   

                  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二級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用水及節水器具清單

                  用水器具名稱

                  用水器具數量

                  節水器具參數及特點

                  節水器具數量

                  用水效率等級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詳圖);

                  2、 節水器具相關產品說明、產品檢測報告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7綠化灌溉采用節水灌溉方式。(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采用節水灌溉系統

                  7

                   

                  在采用節水灌溉系統的基礎上,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雨天關閉裝置等節水控制措施

                  3

                   

                  種植無需永久灌溉植物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綠化灌溉水源為:□市政自來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雨水

                  采用的綠化灌溉方式為:□噴灌、□滴灌、□微噴灌、□滲灌、□低壓管灌、□其他    

                  是否種植無需永久灌溉植物:□是(種類:    )、□否

                  簡要說明采用節水灌溉的綠化面積和無需永久灌溉植物所占面積比例、土壤濕度感應器、雨天關閉裝置的參數及控制措施。(1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室外綠化灌溉說明、設備材料表、灌溉平面圖);

                  2、 景觀設計圖紙(包括苗木表、當地植物名錄);

                  3、 節水灌溉設備產品說明書或檢測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

                   


                  6.2.8空調設備或系統采用節水冷卻技術。(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循環冷卻水系統設置水處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盤、設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卻水泵停泵時冷卻水溢出

                  6

                   

                  2

                  采用無蒸發耗水量的冷卻技術

                  10

                   

                  3

                  未設置空調設備或系統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是否設置了空調設備或系統:□是、□否

                  是否采用了無蒸發耗水量的冷卻技術:□是、形式為:    ,□否

                  簡要說明循環冷卻系統采用的節水技術和水質處理措施。(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空調施工圖(包括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

                  2、 冷卻補水用水量計算書;

                  3、 節水產品說明書等。

                  實際提交材料:

                   


                  6.2.9除衛生器具、綠化灌溉和冷卻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其他用水中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的比例達到50%

                  3

                   

                  其他用水中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的比例達到80%

                  5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其他用水中采用了節水技術和措施的用水量占其他用水總用水量的比例為:    (%)

                  簡要說明其他用水采用節水技術和措施(如車庫和道路沖洗用的節水高壓水槍、節水型專業洗衣機、循環用水洗車臺,給水深度處理采用自用水量較少的處理設備和措施,集中空調加濕系統采用用水效率高的設備和措施)。(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所采用技術或措施的相關施工圖(包括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

                  2、 相關計算書、產品說明書等。

                  實際提交材料:

                   


                  Ⅲ非傳統水源利用

                  6.2.10合理使用非傳統水源。(總分15分)

                   

                  1) 得分自評(養老院、幼兒園、醫院類建筑或項目周邊無市政再生水利用條件且建筑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時可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建筑

                  類型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非傳統水源利用措施

                  有市政再生水供應

                  無市政再生水供應

                  室內沖廁

                  室外綠化灌溉

                  道路澆灑

                  洗車用水

                  住宅

                  8.0%

                  4.0%

                  ●○

                  5

                   

                  8.0%

                  7

                  30.0%

                  30.0%

                  ●○

                  ●○

                  ●○

                  ●○

                  15

                  辦公

                  10.0%

                  5

                   

                  8.0%

                  10

                  50.0%

                  10.0%

                  ●○

                  ●○

                  ●○

                  15

                  商業

                  3.0%

                  2

                   

                  2.5%

                  10

                  50.0%

                  3.0%

                  ●○

                  ●○

                  ●○

                  15

                  旅館

                  2.0%

                  2

                   

                  1.0%

                  10

                  12.0%

                  2.0%

                  ●○

                  ●○

                  ●○

                  15

                  其他

                  綠化灌溉、道路沖洗、洗車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

                  7

                   

                  沖廁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50%,得8分

                  8

                   

                  合計

                  15

                   

                   

                  2) 評價要點

                  建筑類型為:□住宅、□辦公樓、□商場、□旅館類、□其他    

                  項目周邊是否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條件:□是、□否

                  建筑可回用水量為:    m3/d

                  項目采用非傳統水源時,主要用途為:□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其他    

                  非傳統水源利用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為:     %

                  非傳統水源利用主要信息

                  用水單元

                  用水量(m3/a)

                  非傳統水源來源

                  非傳統水源用水量(m3/a)

                  非傳統水源利用比例(%)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室內、外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機房設施詳圖、水處理工藝流程圖等);

                  2、 相關部門許可或用水協議;

                  3、 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計算書。

                  實際提交材料:

                   


                  6.2.11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0%≤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其用水量比例<30%

                  4

                   

                  30%≤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其用水量比例<50%

                  6

                  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其總用水量比例≥50%

                  8

                  建筑無冷卻水補水系統

                  8

                   

                  合計

                  8

                   

                   

                  2) 評價要點

                  建筑是否有冷卻水補水系統:□是、□否

                  冷卻水年補水量:    (m3/a),冷卻水補水中非傳統水源用量:    (m3/a),

                  冷卻補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

                  簡要說明冷卻塔補水量、補水來源、非傳統水源處理工藝、設計出水水質。(15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詳圖);

                  2、 水量平衡計算書;

                  3、 冷卻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計算書。

                  實際提交材料:

                   


                  6.2.12結合雨水利用設施進行景觀水體設計,景觀水體利用雨水的補水量大于其水體蒸發量的60%,且采用生態水處理技術保障水體水質。(總分7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對進入景觀水體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4

                   

                  利用水生動、植物進行水體凈化

                  3

                   

                  未設置景觀水體

                  7

                   

                  合計

                  7

                   

                   

                  2) 評價要點

                  項目內設有景觀水體:□是、□否

                  景觀水體補水來源:□臨近的河、湖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雨水

                  景觀水體利用雨水的補水量占其水體蒸發量的比例:     %

                  簡要說明水景設計方案、所在地氣候條件(逐月蒸發量、降雨量)、項目場地條件(綜合徑流系數)、雨水利用設施和雨水生態系統的工藝流程及參數、水質安全保障措施。(3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水景施工圖(包括水景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平面圖、系統圖、詳圖);

                  2、 場地豎向總圖:應包含場地豎向設計、雨水匯水面積劃分、徑流組織等相關內容;

                  3、 雨水面源污染控制設計:應包含污染控制設施設計、污染物控制計算、水生動植物的設計與投放等;

                  4、 水量平衡計算書:體現景觀水體蒸發量、調蓄容積、雨水可回用量、雨水補水量之間水量平衡分析;

                  5、 雨水利用率計算書。

                  實際提交材料:

                   

                   


                  7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不參評分

                  達標/得分

                  控制項

                  7.1.1

                  不得采用國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

                  /

                  7.1.2

                  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不低于400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

                  /

                  /

                  7.1.3

                  建筑造型要素應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

                  /

                  節材

                  設計

                  7.2.1

                  擇優選用建筑形體。

                  9

                   

                   

                  7.2.2

                  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結構構件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

                  5

                   

                   

                  7.2.3

                  土建工程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

                  10

                   

                   

                  7.2.4

                  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

                  5

                   

                   

                  7.2.5

                  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

                  5

                   

                   

                  7.2.6

                  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衛浴間。

                  6

                   

                   

                  材料

                  選用

                  7.2.7

                  選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

                  10

                  10

                  0

                  7.2.8

                  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

                  10

                   

                   

                  7.2.9

                  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

                  5

                   

                   

                  7.2.10

                  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

                  10

                   

                   

                  7.2.11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

                  5

                   

                   

                  7.2.12

                  采用可再利材料和循環采用可再利材料和循環。

                  10

                   

                   

                  7.2.13

                  使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

                  5

                  5

                  0

                  7.2.14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裝修建筑材料。

                  5

                  5

                  0

                  合計

                  100

                   

                   

                   

                   


                  7.1 控制項

                  7.1.1不得采用國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項目是否使用了國家和當地明令限制、禁止使用的建材及制品:□是、□否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結構、設備、電氣施工圖;

                  2、裝修設計施工圖;

                  3、材料預算清單。

                  實際提交材料:

                   

                   


                  7.1.2 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不低于400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

                   

                  1) 達標自評(鋼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其它結構建筑不參評)

                  達標;不達標;不參評,原因:    

                   

                  2) 評價要點

                  1、本項目結構類型為:    

                  2、本項目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采用鋼筋:□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結構施工圖(包含結構設計總說明、梁配筋圖及柱配筋圖)。

                  實際提交材料:

                   

                   


                   

                  7.1.3建筑造型要素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1) 達標自評

                  達標;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1、本項目是否使用了裝飾性構件:是、

                  2、如果使用了具備功能的裝飾性構件,其功能是    。

                  3、裝飾性構件的造價:    萬元,工程總造價:    萬元,裝飾性構件造價占工程總造價的比例:    %

                  4、女兒墻高度:    

                  是否超過規范要求的2倍:是、否。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效果圖。

                  2、建筑設計圖紙(設計說明、平立剖面圖)。

                  3、結構設計圖紙。

                  4、裝飾性構件造價比例計算書。

                  5、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表。

                   

                  實際提交材料:

                   


                  7.2 評分項

                  節材設計

                  7.2.1擇優選用建筑形體。(總分9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規定的建筑形體不規則

                  3

                   

                  2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規定的建筑形體規則

                  9

                  3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規定的建筑形體為特別不規則和嚴重不規則的建筑

                  0

                  合計

                  9

                   

                   

                  2) 評價要點

                  簡述本項目建筑形體規則性。(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專業施工圖紙;

                  2、結構專業施工圖紙;

                  3、建筑形體規則性判定報告。

                  實際提交材料:

                   

                   


                  7.2.2 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結構構件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提供合理的地基基礎節材優化論證報告

                  2

                   

                  2

                  提供合理的結構主體節材優化論證報告

                  2

                   

                  3

                  提供合理的結構構件節材優化論證報告

                  1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簡要對本項目地基基礎的選擇、優化前后采用的結構體系分別進行說明,并對節材量進行說明(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專業施工圖;

                  2、結構專業施工圖;

                  3、地基基礎方案論證報告;

                  4、結構體系節材優化設計書;

                  5、結構構件節材優化設計書。

                  6、結構優化專項評審專家意見或會議紀要。

                  實際提交材料:

                   

                   


                   

                  7.2.3土建工程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總分10分)

                   

                  1) 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30%以上的戶數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

                  6

                   

                  2

                  全部戶數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

                  10

                  合計

                  10

                   

                   

                  □公共建筑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公共部位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

                  6

                   

                  2

                  所有部位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

                  10

                   

                  合計

                  10

                   

                   

                  2) 評價要點

                  1、住宅總戶數    ,裝修戶數    ,裝修比例    (%)。

                  2、公建裝修部位:全部裝修

                  樓梯、電梯、衛生間、大廳、中庭

                  其他(貨運通道、車庫等)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土建、裝修各專業施工圖;

                  2、(住宅建筑)全裝修戶數比例說明。

                  實際提交材料:

                   

                   


                  7.2.4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可重復使用隔斷(墻)比例Rrp

                  30%≤Rrp<50%

                  3

                   

                  50%≤Rrp<80%

                  4

                  Rrp≥80%

                  5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1、簡要說明本項目的建筑類型及其功能,描述可重復使用隔斷安裝方式(100字以內)。

                   

                  2、是否存在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是、

                  3、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隔斷(墻)的比例:     %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施工圖紙;

                  2、結構施工圖紙;

                  3、裝修施工圖紙;

                  4、可重復使用隔斷(墻)使用比例計算書。

                   

                  實際提交材料:

                   

                   


                  7.2.5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預制構件用量比例Rpc

                  15%≤Rpc<30%

                  3

                   

                  30%≤Rpc<50%

                  4

                  Rpc≥50%

                  5

                  合計

                  5

                   

                   

                  2) 評價要點

                  1、本項目結構類型為:    

                  2、預制構件用量統計

                  地上建筑構件

                  應用位置

                  重量(噸)

                  預制構件類型

                  預制梁

                   

                   

                  預制柱

                   

                   

                  預制墻板

                   

                   

                  預制樓面板

                   

                   

                  預制陽臺板

                   

                   

                  預制樓梯

                   

                   

                  ……

                   

                   

                  預制構件總重量

                   

                  建筑地上主體土建部分重量

                   

                  預制構件用量比例RPC(%)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專業施工圖;

                  2、結構專業施工圖;

                  3、工程材料預算清單;

                  4、預制構件用量比例計算書。

                   

                  實際提交材料:

                   

                   


                  7.2.6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衛浴間。(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本條適用于居住建筑及旅館飯店建筑的設計、運行評價。對旅館建筑,本條第1款可不參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

                  3

                   

                  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衛浴間

                  3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本項目采用整體定型設計的內容(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專業施工圖;

                  2、裝修施工圖和設計說明;

                  3、選用定型化產品清單或有關證明材料。

                   

                  實際提交材料:

                   

                   


                  Ⅱ材料選用

                  7.2.7 選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總分10分)

                   

                  設計評價不參評。

                   


                  7.2.8 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總分10分)

                  1)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

                  10

                   

                  合計

                  10

                   

                   

                  2)評價要點

                  現澆混凝土是否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是、□否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結構/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

                  2、項目設計中預拌混凝土應用的其他證明材料。

                  實際提交材料:

                   

                   


                  7.2.9 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總分5分)

                  1)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的比例

                  50%

                  3

                   

                  100%

                  5

                  合計

                  5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本項目預拌砂漿使用的部位、用途、厚度及預拌砂漿的使用量占建筑砂漿的比例,且注明本項目使用的預拌砂漿是否符合現行標準《預拌砂漿》GB/T 2181及《預拌砂漿應用技術規程》JGJ/T 223的規定(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結構/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

                  2、項目設計中預拌砂漿應用的其他證明材料。

                   

                  實際提交材料:

                   

                   


                  7.2.10 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總分10分)

                   

                  1得分自評(砌體結構、木結構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結構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的的比例Rsb

                  30%≤Rsb<50%

                  4

                   

                  50%≤Rsb<70%

                  6

                  70%≤Rsb<85%

                  8

                  Rsb≥85%

                  10

                  混凝土豎向承重結構采用強度等級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豎向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總量的比例

                  50%

                  10

                   

                  合計

                  10

                   

                   

                  結構

                  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占鋼材總量的比例: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50%

                  8

                   

                  2

                  70%

                  10

                   

                  合計

                  10

                   

                   

                  混合結構

                  序號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1

                  混凝土結構部分

                  10

                   

                  2

                  鋼結構部分

                  10

                   

                  合計(取平均值)

                  10

                   

                   

                  2評價要點

                  1、混凝土結構建筑的主體結構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用量:    噸;鋼筋總用量:    噸;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用量的比例:     %;

                  2、混凝土結構建筑的混凝土承重結構中采用強度等級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    方;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用量:    方;強度等級在C50(或以上)混凝土占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總量的比例:     %;

                  3、鋼結構建筑的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    噸;鋼材總用量:    噸;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的比例:     %。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結構專業施工圖;

                  2、所采用的高強度材料用量比例計算書:混凝土結構中需體現混凝土豎向承重結構高強混凝土和高強鋼筋的使用比例計算書并明確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強度鋼的使用比例;鋼結構中高強度鋼的比例計算書并明確高強度鋼的比例;

                  3、工程預算清單。

                   

                  實際提交材料:

                   

                   


                  7.2.11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總分5分)

                  1)得分自評(砌體結構和木結構不參評)

                  不參評,原因:

                   

                  □混凝土結構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總量的比例達到50%

                  5

                   

                  合計

                  5

                   

                   

                  結構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采用耐候結構鋼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5

                   

                  合計

                  5

                   

                   

                  2評價要點

                  1、請簡要說明本項目采用的結構形式、高性能材料的使用范圍及參數,應有本項目采用高性能材料的專項說明文件;

                  2、本項目中使用的高耐久性材料是否滿足現行標準要求。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專業施工圖;

                  2、結構專業施工圖;

                  3、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比例計算書;

                  4、材料預算清單(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的使用情況)。

                   

                  實際提交材料:

                   

                   

                   


                  7.2.12 采用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總分10分)

                   

                  1得分自評

                  住宅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

                  6%

                  8

                   

                  10%

                  10

                  合計

                  10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分)

                  自評得分(分)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

                  10%

                  8

                   

                  15%

                  10

                  合計

                  10

                   

                   

                  2)評價要點

                  1、建筑可再利用材料使用重量:    噸;

                  2、建筑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    噸;

                  3、本項目所有建筑材料總重量:    噸;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     %。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使用比例計算書;

                  2、工程材料預算清單。

                   

                  實際提交材料:

                   

                   


                  7.2.13 使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總分5分)

                   

                  設計評價不參評。

                   


                  7.2.14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修建筑材料。(總分5分)

                   

                  設計評價不參評。

                   


                   

                  8 室內環境質量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不參評分

                  達標/得分

                  控制項

                  8.1.1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

                  /

                  8.1.2

                  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

                  /

                  8.1.3

                  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的規定。

                  /

                  /

                  8.1.4

                  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系統的建筑,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的規定。

                  /

                  /

                  8.1.5

                  在室內設計溫、濕度條件下,建筑圍護結構內表面不得結露。

                  /

                  /

                  8.1.6

                  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的要求。

                  /

                  /

                  8.1.7

                  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的有關規定。

                  /

                  /

                  室內聲環境

                  8.2.1

                  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

                  6

                   

                   

                  8.2.2

                  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

                  9

                   

                   

                  8.2.3

                  采取減少噪聲干擾的措施。

                  4

                   

                   

                  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廳、接待大廳、大型會議室和其他有聲學要求的重要房間進行專項聲學設計,滿足相應功能要求。

                  3

                   

                   

                  室內光環境與視野

                  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

                  3

                   

                   

                  8.2.6

                  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要求。

                  8

                   

                   

                  8.2.7

                  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

                  14

                   

                   

                  室內熱濕環境

                  8.2.8

                  采取可調節遮陽措施,降低夏季太陽輻射得熱。

                  12

                   

                   

                  8.2.9

                  供暖空調系統末端現場可獨立調節。

                  8

                   

                   

                  室內空氣質量

                  8.2.10

                  優化建筑空間、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改善自然通風效果。

                  13

                   

                   

                  8.2.11

                  氣流組織合理。

                  7

                   

                   

                  8.2.12

                  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

                  8

                   

                   

                  8.2.13

                  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

                  5

                   

                   

                  合計

                  100

                   

                   

                   

                   


                  8.1 控制項

                  8.1.1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1) 達標自評

                  □達標  □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室內、外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采用的降噪措施。(200字以內)

                   

                  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值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名稱

                  室內噪聲值(dB(A))

                  允許噪聲級(A聲級,dB)

                  低限標準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及平面圖:應包括對建筑室內噪聲級要求的說明,同時應有對建筑圍護結構類型的描述,如外墻構造形式、門窗類型等;

                  2、暖通空調設計說明:應包括設備噪聲值、空調房間噪聲限值、噪聲與振動控制的要求和措施等;

                  3、場地環評報告書:應包括室外噪聲源類型、場地環境噪聲測試結果以及防護降噪措施等;

                  34、室內噪聲預測分析報告:應包括室外噪聲級現狀、場地環境條件變化(如道路車流量的增長)后對應噪聲改變情況的預測及相應降噪方案與措施;圍護結構的類型、隔聲能力及其證明文件(如隔聲性能檢驗報告);建筑內部噪聲源種類、噪聲級大小、傳播途徑及降噪措施(如設備及機房的隔聲減振消聲設計);噪聲敏感房間室內噪聲源種類、噪聲級大小、傳播途徑及降噪措施(如空調系統消聲設計計算書)等內容,以及根據上述內容分析確定主要功能房間(應含易受噪聲影響的房間)的室內噪聲級的預測值。

                   

                  實際提交資料:

                   

                   


                  8.1.2 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

                   

                  1) 達標自評

                  □達標   □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周邊主要噪聲源,圍護結構隔聲措施。(200字以內)

                   

                  主要功能房間外墻、隔墻、樓板、門窗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名稱/構件名稱

                  空氣聲隔聲值(dB)

                  GB 50118標準低限要求(dB)

                   

                   

                   

                   

                   

                   

                   

                   

                   

                   

                   

                   

                   

                   

                   

                  主要功能房間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樓板部位

                  撞擊聲隔聲值(dB)

                  GB 50118標準低限要求(dB)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應包括對建筑圍護結構隔聲性能要求的說明,同時應有對建筑圍護結構類型的描述,如外墻構造形式、樓板構造形式、門窗類型等;

                  2、建筑設計節點詳圖:應提供圍護結構做法詳圖;

                  3、圍護結構(應包括門、窗、外墻、隔墻和樓板)隔聲性能分析報告或構件隔聲性能實驗室檢驗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8.1.3 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的規定。

                   

                  1) 達標自評

                  □達標  □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房間或場所

                  照度(Lx)

                  統一眩光值

                  照度均勻度

                  一般顯色指數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照明設計圖紙:應包含功能房間照度值、照度均勻度、眩光值、一般顯色指數等,擬選燈具的名稱、型號、性能參數等相關內容;

                  2、照明設計計算書:應包含主要功能房間照度的計算結果,所選用燈具色溫、統一眩光值以及一般顯色指數等內容;

                  3、擬選或使用燈具的產品說明。

                   

                  實際提交資料:

                   

                   


                  8.1.4 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系統的建筑,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的規定。

                   

                  1) 達標自評(非集中供暖空調的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達標   □不達標   □不參評,原因:    

                   

                  2) 評價要點

                  主要功能房間室內設計溫濕度:

                  房間類型

                  溫度(℃)

                  相對濕度(%)

                  夏季空調

                  冬季采暖

                  夏季空調

                  冬季采暖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設計值

                  標準值

                   

                   

                   

                   

                   

                   

                   

                   

                   

                   

                   

                   

                   

                   

                   

                   

                   

                   

                   

                   

                   

                   

                   

                   

                   

                   

                   

                  主要功能房間室內設計新風量:

                  房間類型

                  新風量[m3/(h·人)]

                  設計值

                  標準值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暖通設計說明及計算書:應說明集中供暖空調系統的室內設計參數,包括溫濕度、風速和新風量等以及參照的設計標準;

                  2、空調系統設計圖紙:應提供為達到設計參數所采用的空調系統的設計圖紙,包括溫濕度調節設施、風速保障和調節措施、新風量設計值和新風量控制措施等。

                   

                  實際提交材料

                   

                   


                  8.1.5 在室內設計溫、濕度條件下,建筑圍護結構內表面不得結露。

                   

                  1) 達標自評(溫和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或沒有采暖需求的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達標   □不達標   □不參評,原因: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防結露、防潮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應說明建筑圍護結構形式;

                  2、熱工計算書:應詳細說明圍護結構防結露措施;

                  3、防結露、防潮措施構造做法詳圖;

                  4、防結露驗算書:結露判斷應參考《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進行驗算。

                   

                  實際提交材料

                   

                   


                  8.1.6 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要求。

                   

                  1) 達標自評

                  □達標   □不達標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隔熱措施:(200字以內)

                   

                  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房間的屋頂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

                  東外墻的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西外墻的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應說明建筑圍護結構形式;

                  2、熱工計算書:應詳細說明圍護結構隔熱措施;

                  3、隔熱措施構造做法詳圖;

                  4、內表面溫度計算書:應參考《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進行各圍護結構內表面通風溫度的詳細計算。

                   

                  實際提交材料:

                   

                   


                  8.1.7 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的有關規定。

                   

                  設計評價不參評。


                  8.2 評分項

                  I室內聲環境

                  8.2.1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總分6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

                  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

                  3

                   

                  高要求標準限值

                  6

                  合計

                  6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室內、外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采用的降噪措施。(200字以內)

                   

                  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值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名稱

                  室內噪聲值(dB)

                  允許噪聲級(A聲級,dB)

                  低限標準

                  高要求標準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及平面圖:應包括對建筑室內噪聲級要求的說明,同時應有對建筑圍護結構類型的描述,如外墻構造形式、門窗類型等;

                  2、暖通空調設計說明:應包括設備噪聲值、空調房間噪聲限值、噪聲與振動控制的要求和措施等;

                  3、場地環評報告書:應包括室外噪聲源類型、場地環境噪聲測試結果以及防護降噪措施等;

                  34、室內噪聲預測分析報告:應包括室外噪聲級現狀、場地環境條件變化(如道路車流量的增長)后對應噪聲改變情況的預測及相應降噪方案與措施;圍護結構的類型、隔聲能力及其證明文件(如隔聲性能檢驗報告);建筑內部噪聲源種類、噪聲級大小、傳播途徑及降噪措施(如設備及機房的隔聲、減振機房和消聲設計);噪聲敏感房間室內噪聲源種類、噪聲級大小、傳播途徑及降噪措施(如空調系統消聲設計計算書)等內容,以及根據上述內容分析確定主要功能房間(應含易受噪聲影響的房間)的室內噪聲級的預測值。

                   

                  實際提交材料:

                   

                   


                  8.2.2 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總分9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構件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

                  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

                  3

                   

                  高要求標準限值

                  5

                  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

                  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

                  3

                   

                  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

                  4

                  合計

                  9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周邊主要噪聲源,圍護結構隔聲措施。(200字以內)

                   

                  主要功能房間外墻、隔墻、樓板、外門、外窗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名稱/構件名稱

                  空氣聲隔聲值(dB)

                  低限標準值(dB)

                  高要求標準值(dB)

                   

                   

                   

                   

                   

                   

                   

                   

                   

                   

                   

                   

                   

                   

                   

                   

                   

                   

                   

                   

                   

                  主要功能房間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列表:

                  主要功能房間樓板部位

                  撞擊聲隔聲值(dB)

                  隔聲標準要求(dB)

                  低限標準

                  高要求標準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說明:應包括對建筑圍護結構隔聲性能要求的說明,同時應有對建筑圍護結構類型的描述,如外墻構造形式、樓板構造形式、門窗類型等;

                  2、建筑設計節點詳圖:應提供圍護結構做法詳圖;

                  3、圍護結構(應包括門、窗、外墻、隔墻和樓板)隔聲性能分析報告或構件隔聲性能實驗室檢驗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8.2.3 采取減少噪聲干擾的措施。(總分4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建筑平面、空間布局合理,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

                  2

                   

                  采用同層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聲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50%

                  2

                   

                  合計

                  4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外界噪聲源的情況,及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間功能的合理安排,以及對應的降噪措施。(200字以內)

                   

                  簡要說明建筑排水系統形式和采取的降噪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平剖面圖:應反映交通干道布置,噪聲源與噪聲敏感房間的布置;

                  2、場地環評報告書:應包括室外噪聲源類型、場地環境噪聲測試結果以及防護降噪措施等;

                  3、給水排水系統設計說明、平面圖、系統圖:應有采用同層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聲的有效措施的使用率(對于衛生間集中布置并與噪聲敏感房間有一定距離相隔的辦公建筑、商業建筑等公共建筑,認同為采用了其他降低排水噪聲的有效措施);

                  4、新型降噪管與普通PVC排水管的排水噪聲測量分析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廳、接待大廳、大型會議室和其他有聲學要求的重要房間進行專項聲學設計,滿足相應功能要求。(總分3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廳、接待大廳、大型會議室和其他有聲學要求的重要房間進行專項聲學設計,滿足相應功能要求

                  3

                   

                  合計

                  3

                   

                  (不含上述有聲學要求的重要房間的公共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中有聲學要求的重要房間聲學設計方案,包括建筑體型設計、混響時間設計、噪聲控制設計以及擴聲設計要點。(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平面圖;

                  2、建筑聲學與擴聲系統設計圖紙;

                  3、聲學設計專項報告:應包括建筑聲學設計及擴聲系統設計(若設有擴聲系統)。建筑聲學設計主要應包括體型設計、混響時間設計與計算、噪聲控制設計與計算等方面的內容;擴聲系統設計應包括最大聲壓級、傳聲頻率特性、傳聲增益、聲場不均勻度、語言清晰度等設計指標,設備配置及產品資料、系統連接圖、揚聲器布置圖、計算機模擬輔助設計成果等。

                   

                  實際提交資料:

                   

                   


                  II室內光環境與視野

                  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總分3分)

                   

                  1) 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其與相鄰建筑的直接間距超過18m

                  3

                   

                  合計

                  3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不參

                  評分

                  自評

                  得分

                  其主要功能房間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觀,無明顯視線干擾

                  3

                   

                   

                  合計

                  3

                   

                   

                   

                  2) 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兩幢住宅樓居住空間的水平視線距離最小為     m,這兩幢樓為:    。

                  公共建筑:

                  主要功能房間(除走廊、核心筒、衛生間、電梯間等特殊功能房間外的空間)是否出現無法看到室外自然環境,或存在構筑物或周邊建筑物造成明顯視線干擾的情況:

                  □是 □否

                  若“是”,相應房間的位置為:    。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對于居住建筑:

                  1、建筑總平面圖:應體現項目場地內建筑布局、體型和相對位置,并標明住宅樓之間的水平視線距離;

                  2、建筑立面圖:應明確建筑外立面窗戶的設置情況。

                  對于公共建筑:

                  1、規劃圖紙和總平面圖、建筑平立面圖:應包括建筑功能空間布局、門窗位置和門窗表等信息,建筑平面圖中體現主要功能房間的位置、門窗等開口位置;

                  2、戶外視野分析報告:結合規劃和總平面圖,以及建筑功能空間布局,分析主要功能空間是否出現無法看到室外自然環境的情況,以及存在構筑物或周邊建筑造成視線干擾的情況。

                   

                  實際提交材料:

                   

                   


                  8.2.6 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的要求。(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達到1/6

                  6

                   

                  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達到1/5

                  8

                  合計

                  8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主要功能房間60%(含)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要求

                  4

                   

                  主要功能房間65%(含)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要求

                  5

                   

                  主要功能房間70%(含)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要求

                  6

                   

                  主要功能房間75%(含)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要求

                  7

                   

                  主要功能房間80%(含)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要求

                  8

                   

                  合計

                  8

                   

                   

                  2) 評價要點

                  居住建筑:

                  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統計表

                  房間類型

                  采光等級

                  外窗類型(側窗、矩形天窗、鋸齒形天窗、平天窗)

                  窗地面積比

                  實際值

                  標準要求

                   

                   

                   

                   

                   

                   

                   

                   

                   

                   

                   

                   

                   

                   

                   

                  公共建筑:

                  主要功能房間采光系數統計表

                  分析區域

                  主要功能空間面積(m2

                  達標面積(m2

                  采光達標面積比例(%)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對于居住建筑:

                  1、建筑平面圖、剖面圖、門窗表;

                  2、窗地面積比計算書:應有對各典型戶型內各空間窗地面積比例的計算說明,并與設計圖紙吻合。

                  對于公共建筑:

                  1、建筑平面圖、剖面圖、門窗表;

                  2、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報告:應包含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要求的面積比例。

                   

                  實際提交材料:

                   

                   


                  8.2.7 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總分14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主要功能房間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6

                   

                  內區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達到60%(或無內區,或住宅建筑)

                  4

                   

                  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0.5%的面積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5%

                  1

                   

                  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0.5%的面積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10%

                  2

                  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0.5%的面積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15%

                  3

                  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0.5%的面積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20%(或無地下室)

                  4

                  合計

                  14

                   

                   

                  2) 評價要點

                  概述改善室內防眩光采用的措施。(200字以內)

                   

                  內區采光系數達標統計表

                  分析區域

                  主要功能空間面積(m2

                  達標面積(m2

                  采光達標面積比例(%)

                   

                   

                   

                   

                   

                   

                   

                   

                   

                   

                   

                   

                  地下空間采光系數達標統計表

                  分析區域

                  首層地下室面積(m2

                  達標面積(m2

                  采光達標面積比例(%)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應體現室內防眩光設計措施,建筑平面圖中門窗等自然采光開口、功能空間的設置等采取防眩光措施;

                  2、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報告:應包括眩光計算、采光系數計算及滿足標準要求的面積比例統計等內容。

                   

                  實際提交材料:

                   

                   


                  III室內熱濕環境

                  8.2.8 采取可調節遮陽措施,降低夏季太陽輻射得熱。(總分12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陽調節措施的面積比例達到25%

                  6

                   

                  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陽調節措施的面積比例達到50%

                  12

                  合計

                  12

                   

                   

                  2) 評價要點

                  有陽光直射的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面積為     m2,其中有可控遮陽調節措施的面積為     m2,比例為     %。

                  簡要說明所采用的可控遮陽技術及使用位置。(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遮陽設計說明:應對建筑透明圍護結構總面積、有太陽直射部分的面積、以及采取可調節遮陽措施的面積進行分項統計;

                  2、遮陽設計圖紙:需提供遮陽系統詳細的控制安裝節點圖,以及遮陽系統的平面圖、立面圖;

                  3、遮陽裝置的產品說明書。

                   

                  實際提交材料

                   

                   


                  8.2.9 供暖空調系統末端現場可獨立調節。(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供暖、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數量比例達到70%

                  4

                   

                  供暖、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數量比例達到90%

                  8

                  合計

                  8

                   

                  (非集中供暖空調的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2) 評價要點

                  主要功能房間個數為    ,空調末端可獨立調節的房間個數為    ,比例為    。

                  簡述所采用的空調系統末端形式和調節方式。(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暖通系統圖紙和設計說明:應對末端形式和主要功能空間的調節方式做詳細說明,并與暖通系統圖紙中的內容吻合;

                  2、暖通設計說明中應有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的數量比例;

                  3、末端獨立調節裝置的產品說明書。

                   

                  實際提交材料:

                   

                   


                  IV室內空氣質量

                  8.2.10 優化建筑空間、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改善自然通風效果。(總分13分)

                   

                  1) 得分自評

                  居住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

                  在夏熱冬暖地區達到10%

                  10

                   

                  在夏熱冬冷地區達到8%

                  10

                  在其他地區達到5%

                  10

                  設有明衛

                  3

                   

                  合計

                  13

                   

                  公共建筑: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在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

                  ≥60%

                  6

                   

                  ≥65%

                  7

                   

                  ≥70%

                  8

                   

                  ≥75%

                  9

                   

                  ≥80%

                  10

                   

                  ≥85%

                  11

                   

                  ≥90%

                  12

                   

                  ≥95%

                  13

                   

                  合計

                  13

                   

                   

                  2) 評價要點

                  建筑所處城市的建筑氣候分區:    

                  居住建筑:

                  主要功能房間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比列表:

                  功能房間類型

                  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比

                  是否達標

                   

                   

                   

                   

                   

                   

                   

                   

                   

                  公共建筑:

                  簡要描述建筑改善室內自然通風效果的技術措施及改善后的效果。(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對于居住建筑:

                  1、建筑設計平面圖、立面圖:應體現衛生間開窗情況;

                  2、門窗列表及門窗詳圖;

                  3、主要功能房間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比例計算書。

                  對于公共建筑:

                  1、建筑設計平面圖、立面圖:應體現通風優化措施在圖紙中的落實情況;

                  2、門窗列表及門窗詳圖;

                  3、自然通風模擬分析報告:應體現優化前后的通風效果對比,并需有主要功能房間的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

                   

                  實際提交資料:

                   

                   


                  8.2.11 氣流組織合理。(總分7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重要功能區域供暖、通風與空調工況下的氣流組織滿足熱環境設計參數要求

                  4

                   

                  避免衛生間、餐廳、地下車庫等區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

                  3

                   

                  合計

                  7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重要功能區域氣流組織形式。(200字以內)

                   

                  簡要說明建筑中防止污濁空氣或者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者室外的措施。(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建筑總平面圖、平面圖和立面圖;

                  2、暖通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應說明重要功能區域環境參數設計情況,以及氣流組織形式;

                  3、如有高大空間(如劇院、體育場館、博物館、展覽館等)或對氣流組織有特殊要求的區域,還需要提供氣流組織模擬分析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8.2.12 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總分8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與通風系統聯動

                  5

                   

                  實現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

                  3

                   

                  合計

                  8

                   

                  (住宅建筑及非集中通風空調的公共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監控參數,系統功能以及控制策略。(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暖通設計說明:應包含空氣質量監控系統的說明;

                  2、暖通平面圖:應標注空氣質量監測傳感器位置;

                  3、BA監控原理圖:應包含空氣質量監控系統以及聯動系統原理圖;

                  4、BA監控點數表:應包含空氣質量監測傳感器的點數。

                   

                  實際提交資料:

                   


                  8.2.13 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總分5分)

                   

                  1) 得分自評

                  評價內容

                  評價

                  分值

                  自評

                  得分

                  地下車庫設置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并與排風設備聯動

                  5

                   

                  合計

                  5

                   

                  (未設地下車庫的建筑,本項目不參評。)

                   

                  2) 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地下車庫CO監控系統功能以及控制策略。(200字以內)

                   

                   

                  3) 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暖通設計說明:應包含地下車庫CO監控系統的說明;

                  2、地下車庫通風平面圖:應標注地下車庫CO監測傳感器位置;

                  3、BA監控原理圖:應包含地下車庫CO監控系統以及聯動系統原理圖;

                  4、BA監控點數表:應包含地下車庫CO監測傳感器的點數。

                  實際提交資料:

                   

                   


                  11提高與創新

                  子項

                  條文

                  編號

                  條文

                  滿分

                  得分

                  性能提高

                  11.2.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高 20 %,或者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 %.

                  2

                   

                  11.2.2

                  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節能評價值的要求。

                  1

                   

                  11.2.3

                  采用分布式熱電冷聯供技術,系統全年能源綜合利率不低于70%。

                  1

                   

                  11.2.4

                  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達到國家現行有關衛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級標準規定的1級。

                  1

                   

                  11.2.5

                  采用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

                  1

                   

                  11.2.6

                  對主要功能房間采取有效的空氣處理措施。

                  1

                   

                  11.2.7

                  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濃度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GB/T 18883 規定限值的70%。

                  1

                  /

                  創新

                  11.2.8

                  建筑方案充分考慮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結合場特征和建筑功能,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顯著提高源資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

                  2

                   

                  11.2.9

                  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或充分利尚可使用的舊建筑。

                  1

                   

                  11.2.10

                  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

                  2

                   

                  11.2.11

                  進行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

                  1

                   

                  11.2.12

                  采取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創新,并有明顯效益。

                  2

                   

                  合計(不得超過10分)

                  10

                   

                   


                  I提高

                  11.2.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高20%,或者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總分2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高 20%

                  2

                   

                  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

                  2

                   

                  總計

                  2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圍護結構做法、供暖空調設計內容(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施工圖/竣工圖設計說明、節能專篇:應有完整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說明;

                  2. 圍護結構施工圖/竣工圖詳圖:應與設計說明中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說明相吻合;

                  3. 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規定性指標計算報告、節能計算報告書:應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或能耗計算結果,采用軟件計算的需要列出計算參數。以管理部門批復后的復印件或掃描件為準。

                  實際提交資料:

                   

                   


                  11.2.2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節能評價值的要求。(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機組類型

                  能效指標

                  提高或降低幅度

                  1

                   

                  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

                  制冷性能系數(COP)

                  提高12%

                  1

                   

                  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

                  直燃型

                  制冷、供熱性能系數

                  提高12%

                  1

                   

                  蒸汽型

                  單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12%

                  1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

                  能效比(EER)

                  提高12%

                  1

                   

                  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

                  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

                  提高16%

                  1

                   

                  鍋爐

                  燃煤

                  熱效率

                  提高6個百分點

                  1

                   

                  燃油燃氣

                  熱效率

                  提高4個百分點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類型、能效等級(200字以內)。

                   

                   

                  機組類型

                  設備型號

                  額定制冷量(kW)/鍋爐額定熱功率(MW)

                  能效指標(W/W)/鍋爐熱效率(%)

                  實際設備

                  標準要求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施工圖設計說明:應包括對空調采暖系統的完整詳細說明;

                  2. 機房圖:應體現機組編號及位置,且編號與設備清單吻合;

                  3. 冷熱源機組設備清單:應有相關設備性能參數的完整詳細說明,必要時附設備說明書。

                  實際提交資料:

                   

                   


                  11.2.3采用分布式熱電冷聯供技術,系統全年能源綜合利率不低于70%。(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采用分布式熱電冷聯供技術,系統全年能源綜合利率不低于70%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分布式熱電冷聯供系統設計情況:從負荷預測、系統配置、運行模式、經濟和環保效益等方面對該技術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對系統形式、設備選型、及系統能力進行簡要說明(300字以內)。

                   

                  全年平均能源綜合利用率:    (%)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分布式熱電冷聯供可行性分析報告:應包括負荷預測、系統配置、運行模式、經濟和環保效益等方面;

                  2. 分布式熱電冷聯供設計文件:應包括系統形式、設備選型、及系統能力的說明。

                  實際提交資料:

                   

                   


                  11.2.4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達到國家現行有關衛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級標準規定的1級。(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達到國家現行有關衛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級標準規定的1級。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用水及節水器具清單

                  用水器具名稱

                  用水器具數量

                  節水器具參數及特點

                  節水器具數量

                  用水效率等級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給排水施工圖(包括給排水設計施工說明、詳圖);

                  2、 節水器具相關產品說明、產品檢測報告等。

                  實際提交資料:

                   

                   


                  11.2.5采用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采用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1、是否采用了以下三種建筑結構體系中的一種:

                  □鋼結構、□木結構、□預制構件用量比例不小于60%、□三種都不是

                  2、如沒有采用以上的建筑結構體系,本項目是否采用了其他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是、□否,結構體系名稱:    。

                  如有其他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請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對該體系為何是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給予簡要說明(300字以內)

                   

                  3、是否對采用的結構體系進行了優化:□是、□否

                  如對所采用的結構體系進行了優化,簡述優化措施(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結構專業施工圖/竣工圖及設計說明;

                  2. 預制構件用量比例計算書;

                  3. 除鋼結構、木結構外其他材料結構類型建筑的結構體系計算分析及論證文件。

                  實際提交資料:

                   

                   


                  11.2.6對主要功能房間采取有效的空氣處理措施。(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對主要功能房間采取有效的空氣處理措施。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對主要功能房間(包括間歇性人員密度較高的空間或區域,如會議室;以及人員經常停留的空間或區域,如辦公室)采取的空氣處理措施,包括過濾裝置、空氣凈化裝置等(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暖通專業施工圖及設計說明;

                  2. 空氣處理措施報告;

                  3. 空氣過濾設施的產品說明。

                  實際提交資料:

                   

                   


                  II創新

                  11.2.8 建筑方案充分考慮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結合場地特征和建筑功能,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顯著提高源資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總分2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建筑方案充分考慮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結合場特征和建筑功能,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顯著提高源資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

                  2

                   

                  總計

                  2

                   

                   

                  2)評價要點

                  簡要說明建筑方案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方面的措施(包括項目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并結合場地特征和建筑功能)(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建筑設計方案:包括項目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并結合場地特征和建筑功能;

                  2. 建筑設計方案分析論證過程及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11.2.9 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或充分利尚可使用的舊建筑。(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或充分利尚可使用的舊建筑。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是否利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是、場地類型為:    ,□否;

                  是否將尚可利用的舊建筑納入規劃項目:□是、□否;

                  簡要說明場地利用前的情況,是否有舊建筑,項目如何對舊建筑進行的利用;是否利用了廢棄場地,廢棄場地情況及相應的處理措施、利用情況(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場地地形圖:應包括原有舊建筑或廢棄場地地形,并標明區域范圍;

                  2. 舊建筑相關圖紙或照片;

                  3. 舊建筑改造利用方案:包含圖紙和說明;

                  4. 舊建筑利用機構檢測報告;

                  5. 廢棄場地利用證明文件:包括原有廢棄場地情況說明,采取的檢測和處理措施,相應的檢測、評估報告等;

                  6. 建筑專業施工圖及設計說明。

                  實際提交資料:

                   

                   


                  11.2.10 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總分2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應用

                  1

                   

                  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階段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階段應用

                  2

                  總計

                  2

                   

                   

                  2)評價要點

                  項目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運行維護階段應用了BIM技術

                  簡要說明BIM在各階段的應用情況(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BIM技術應用報告:包括使用的軟件,模型的建立情況及截圖,應用范圍。

                  實際提交資料:

                   

                   


                  11.2.11 進行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總分1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進行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

                  1

                   

                  總計

                  1

                   

                   

                  2)評價要點

                  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建材生產及運輸):    

                  簡要說明建筑碳排放量計算過程及采取的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3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碳排放計算分析報告;

                  2. 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報告。

                  實際提交資料:

                   

                   


                  11.2.12 采取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創新,并有明顯效益。(總分2分)

                   

                  1)自評得分

                  評價內容

                  評價分值

                  自評分值

                  采取節約能源資源的其他創新

                  1

                   

                  采取保護生態環境的其他創新

                  1

                   

                  采取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創新

                  1

                   

                  總計

                  2

                   

                   

                  2)評價要點

                  創新設計內容:

                  符合□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

                  簡要說明設計創新的內容,具備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00字以內)。

                   

                   

                  3)證明材料

                  建議提交材料及要求:

                  1. 創新設計相關的文件;

                  2. 創新設計內容的分析論證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

                  實際提交資料:

                   


                    
                  在廣西,綠色建筑方案編制建議咨詢廣西中創公司,廣西中創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創團隊深耕本行業超過10年,經驗豐富,對行業需求了解透徹,可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水保、能評等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報告,如有需求歡迎聯系我們合作共贏!服務范圍:南寧市、崇左市、柳州市、來賓市、桂林市、梧州市、賀州市、玉林市、貴港市、百色市、欽州市、河池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等。
                  電話:鐘工 15807771860
                  微信:zh1582680976
                  工程通網
                  工程咨詢設計行業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水保、能評、可研、建議書、復墾、安評、環評、地災、工程監理、測繪、檢測、方案設計、初設、施工圖、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發展規劃等咨詢設計服務。
                  讓天下投資項目快速順利落地!
                  電話 鐘經理 15807771860
                  Q Q 1582680976
                  微信 zh1582680976
                  郵箱 1582680976@qq.com
                  地址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桂雅路11號鳳嶺·麒麟堡A單元2202、2203號
                  聯系時請說明是在工程通網看到的!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工程信息
                  建筑節能違規處罰有哪些?湖北建筑節能方案、綠色建筑方案代編 建筑節能獎勵有哪些?湖北建筑節能方案、綠色建筑方案代寫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怎么做?湖北綠建_湖北能評 新建建筑節能怎么做?湖北新建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前期工作 各單位建筑節能驗收的要求和流程_湖北綠建_湖北能評 建筑節能是什么意思?湖北綠色建筑、節能建筑編制申報 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自評估報告怎么寫?廣西崇左代編代辦綠建標識 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申報書_廣西南寧代寫公司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

                  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免费无码,纯a片免费网站,大片免费看大片费看大片,大稥焦伊人狼人视频